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阿富汗大选:向不确定的未来冲刺

 

4月5日,阿富汗举行了新一届总统及省议员选举投票。由于今年底美国为首的盟军部队将撤出阿富汗,此次选举产生的阿富汗政府将承担起“自己保卫自己”的职责。不仅如此,由于自2001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一直担任总统的卡尔扎伊已连任两届,不能继续连任,此次选举也标志着喀布尔“后卡尔扎伊时代”的开始,因此格外引人瞩目。

 

三马领跑 二马当先

 

4月13日,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IEC)发布了选举投票结束后首次初步统计结果。

根据IEC负责人努尔斯塔尼(Yousuf Nuristani)所宣布的结果,在已统计的、来自26个省的50万张选票(占选票总数约10%)中,眼科医生出身的前外长,上届(2009年)总统选举惜败给卡尔扎伊的候选人阿卜杜拉.阿卜杜拉(Abdullah Abdullah)得票41.9%名列第一,著名经济学家、前世行官员和前财长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得票37.6%列第二,现任外长扎尔马伊.拉苏勒(Zalmai Rassoul)得票9.8%列第三。

由于阿富汗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且许多地方因塔利班肆虐而存在安全威胁,选举的投票、组织工作都异常艰难,全国6218个投票站戒备森严,不少地方不得不动用骆驼和毛驴运送选票,选举前后24小时,官方宣布的袭击死亡人数就达20人之多(7名士兵、9名警察和4名平民)。尽管如此,超过1200万注册选民中,仍有约58%(超过700万,其中280万女性)不顾塔利班的一再威胁,踊跃参加了投票,投票率远远高于5年前的30%。

鉴于条件所限,包括边远地区投票站在内,所有选票清点统计结束,恐怕要等到4月28日,如果目前局面保持下去,8名总统候选人中将不会有任何一人得票率过半,根据选举规则,领先的阿卜杜拉和加尼将进入5月底举行的第二轮选举。

3名领先的候选人都分别在不同时期担任过卡尔扎伊内阁的重要官员,但和卡尔扎伊的亲疏大相径庭。

阿卜杜拉现年53岁,本属于反苏、反塔利班最坚决的“潘杰希尔之狮”——被塔利班暗杀的塔吉克族领袖马苏德一派,曾是马苏德的私人秘书,和卡尔扎伊昔日的合作(2002-2005年任外长),很大程度上系共同反对塔利班的权宜联盟,两人关系很早就破裂,上届大选阿卜杜拉本来呼声很高,却在第二轮选举时主动退选,引发选举舞弊之讥,美国政府因此曾迟迟不肯承认卡尔扎伊当选的合法性。

加尼现年64岁,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世界银行度过,在国际间享有盛誉,但在阿富汗国内缺乏稳固的政治基础,不过他任职卡尔扎伊内阁(2002-2004年任财长)期间工作作风稳健,加上派系超脱,被许多渴望经济发展、厌倦阿富汗门阀派系之争的选民所青睐。

拉苏勒是3人中年纪最长、政治经验最丰富的,他现年70岁,曾是阿富汗前国王沙阿(Zaher Shah)的皇亲国戚,王国垮台后随国王流亡罗马,2001年底作为前王室代表参加反塔利班联盟。

自3月7日卡尔扎伊的哥哥加尧姆.卡尔扎伊(Qayum Karzai)宣布退选后,上述3人即是胜选热门,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形势并不出人意料。但3人中,拉苏勒是加尧姆.卡尔扎伊公开支持的候选人,也被认为是卡尔扎伊总统属意的接任人选,许多人本来认为他将是和阿卜杜拉争夺第二轮胜利的大热门,结果却很可能被加尼取而代之。之所以如此,拉苏勒参选过晚、前王室贵族身份不被许多选民认同,以及卡尔扎伊家族政治分歧公开化,都可能是其落后的关键。此外,按照一些国外媒体的观察,阿富汗网民人数已超过240万,占总人口8%,FACEBOOK用户约50万,分析网站统计显示,阿卜杜拉和加尼分别是阿富汗排名第三、第四的facebook粉丝拥有者(都超过20万),加尼则是推特上粉丝最多的阿富汗人(1.2万粉丝),互联网上的“领先一步”,让原本就是大热门的阿卜杜拉一马当先,也让本来并不十分被看好的加尼选情由温转热。

 

两种前景 三大挑战

 

从目前情况看,阿卜杜拉和加尼都有可能成为5月第二轮大选的胜利者。

这两名候选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和欧美关系亲密(前者上届大选就是欧美支持的候选人,且和美国等的渊源可追溯到阿富汗抗苏战争时代,后者则长期在西方生活、工作),与周边其它重要邻国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不论谁当选,都能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从而摆脱卡尔扎伊时代和美国关系忽冷忽热的尴尬,这对阿富汗的稳定和战后重建,无疑是有帮助的。

由于一直拖延和美国间签署安全协定,奥巴马政府曾对卡尔扎伊当局表示不耐烦,国际社会也一度对2014年底盟军撤退后,阿富汗的稳定感到担忧。阿卜杜拉和加尼都明确表示,他们一旦当选,将和美国尽快签署安全协定,这无疑让担心者大大松了口气。

不过阿卜杜拉和加尼在不少方面存在不同点。

阿卜杜拉被认为是政治派系色彩较明显的,他父亲是普什图人,母亲则是塔吉克人,本人被认为亲塔吉克族和北方势力;加尼是普什图人,但不属于较大的普什图人部落,政治派系色彩超脱,但长期任职世行的他被认为是经济上的改革派,主张全面改革阿富汗经济体系,推行更现代化、更开放的经济、金融模式。一般认为,倘最终当选的是阿卜杜拉,他将在“去卡尔扎伊化”方面更下功夫,努力改变卡尔扎伊时代政府贪腐、官僚主义和派系林立的状况,在政治改革方面更着力,而倘是加尼当选,则会把更多精力放在经济改革方面。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不论谁当选,都将面临三大挑战:国内民族和派系团结;和美国的关系;和塔利班的关系。

阿富汗政治四分五裂,呈现“大派系套小派系”的纷繁复杂状态,而其背后,不仅有长期政治动荡和内战的恶果,也有人口结构的影响。从政治派系上,阿富汗政治势力中有亲原教旨主义和反原教旨主义两派,前者分为不同教派,后者则有亲前国王的和不同时代反苏、反塔利班派系的传承分支;从民族上,普什图人占总人口约39-42%,塔吉克人占约33-38%,其它人口比例超过1%的民族还包括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艾玛克斯人和土库曼人,其中普什图人一直自认为“阿富汗主人”,而塔吉克人则喜欢标榜自己在历次内战中的“根红苗正”(反苏、反塔利班都“站对了阵营”),彼此矛盾很难调和,且普什图人在阿富汗东南部占多数,而塔吉克人则雄踞北方,一旦矛盾激化,阿富汗就有分裂和重新内战的风险。

阿卜杜拉政治上最大的隐患,是他和“潘杰希尔之狮”的渊源,让这个普什图-塔吉克混血儿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塔吉克人的政治代表”,他一旦当选并强推政治改革,很可能被政治对手解读为“塔吉克人针对普什图人的政治抱负”,并引发强烈抵制情绪,倘处理不好便容易激化矛盾。

相对而言,加尼在这方面比较超脱:他是普什图人,但和其它民族间也无过节,推行任何政策都不太可能被扣上“族裔派系争斗”的帽子。但超脱不仅是优势,有时也可能是劣势,在派系、族裔成见很深,民主机制远不健全的背景下,这个“海归”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让喀布尔和各地方的豪强们听从自己的指挥行事,实在是个谜。

和美国的关系如前所述,不论谁当选都会比卡尔扎伊时代要好得多,但阿富汗人民族意识强烈,一旦美国表现出过于颐指气使的姿态,或对安全协议得寸进尺,不论阿卜杜拉或加尼,都势必面临国内强大的反对压力,从而不得不重新调整其对美政策。

至于和塔利班的关系,阿卜杜拉和加尼,乃至所有8名参选候选人都表示,支持“高级和平委员会”(HCP)斡旋喀布尔和“温和塔利班”和平谈判的努力,但塔利班本身也同样四分五裂、派系丛生,对喀布尔当局和国际社会既疑心重重,戒备心很强,已承诺的“君子协定”也常常沦为一纸空文,甚至,谁是“温和塔利班”,各方也无从甄别。可想而知,不论是战是和,对新的喀布尔领导人而言,都注定不会是轻松的事。

 

向不确定的未来冲刺

 

许多分析家认为,本届大选的赢家虽尚不得而知,但塔利班已是最大输家:他们千方百计阻挠的大选不但顺利进行,而且投票率创新高。

但人们记忆犹新的是,1989年苏联撤军后,人们曾乐观预期“一切都会好”,认为苏军的撤退将标志着阿富汗问题的解决;2001年塔利班政权崩溃时,人们也曾同样乐观认为,阿富汗问题“马上就要解决了”,认为塔利班行将就木,阿富汗将出现自由、民主、和平和繁荣,事实证明,阿富汗这个历史上从未被任何外来势力完全征服的贫瘠高原,解决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并不是消灭一个“庆父”就可以消弭这个山国之“鲁难”——何况被公认为阿富汗“庆父”的塔利班,至今也并没有死。

选举可以解决阿富汗的一些问题,但远不能解决阿富汗的一切问题——一如即将结束的国际军事干预一样,苏联、塔利班和国际社会都曾力推自己版本的“一揽子阿富汗改造方案”,事实证明,他们都把阿富汗想得太简单了。

但无论如何,此次大选相对平静的投票进程和相对透明化、较少作弊指控的选举流程,让人依稀对这个国家不确定的未来,抱持更多一些的积极信念。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