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7日,东乌克兰亲俄分子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等地发起占领市政当局、成立“顿巴斯共和国临时政府”,和4月13日乌克兰基辅当局发起旨在夺回被占政府设施的“反恐行动”以来,“间谍话题”就成为东乌博弈中纠缠不休、热闹非凡,却又始终不得要领的话题。
你的特务、我的特务、你我的特务
美欧各国从东乌危机激化伊始,就毫不客气地指责“俄罗斯间谍”试图在东乌克兰重演克里米亚的一幕。
首先这样指责的是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4月8日,也就是东乌事变激化的次日,他就公开指责俄罗斯在“散播动乱、越来越露骨地参与分裂活动,令人深感担心”,这差不多相当于“美国首席外交官”公然指责“俄罗斯特务”插手东乌事务,4月12日,他打电话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又重申了上述指控,并警告俄“如不改弦更张将面临更严重后果”。4月16日,轮到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萨曼莎.鲍威尔,她在联合国安理会为东乌危机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将东乌事件成为俄罗斯“精心策划、职业性的煽动和颠覆活动”,称“有充分证据表明”,俄罗斯间谍介入期间,照此说法,俄罗斯间谍才是东乌一切祸乱的根源。此后德、法、英、波兰等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也先后或清晰、或含糊地指责“俄罗斯间谍行为”。至于基辅当局,则自始至终,自上而下,都在任何可能的场合、平台,大骂“俄罗斯狗特务”,仿佛倘不是这些“特务”作祟,东乌便不会乱,更无须“反恐”一般。
然而指责“狗特务”绝非西方专利。
4月13日,被推翻的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在俄罗斯发表讲话,除了照例指责推翻他的基辅当局外,还点出了“美国狗特务”的名字——按照他的说法,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O.布伦南4月上旬访问基辅,随后不久,基辅当局便先是在4月9日发布限令占领者48小时内解除武装的“最后通牒”,继而在4月13日出兵“反恐”,言下之意,“美国”或西方“狗特务”给“基辅政变当局”支招、壮胆,才让原本“战五渣”的基辅当局鼓起余勇,调兵遣将,敢于“镇压本国示威者”,并“让乌克兰陷入内战边缘”。亚努科维奇不过是个引子,自那以后,俄罗斯传媒火力全开,基于“克伦南阴谋论”的各种“西方狗特务演绎版”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心思想”,无非是第一,乌克兰动乱是西方干预的结果,第二,西方“狗特务”的间谍行为,是这种干预最卑鄙、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如果说,官方在“骂狗特务”时尚要顾惜姿态,那么民间“小道消息”则全无这些顾忌,自东乌骚乱迄今,绘声绘色的“抓特务”传说不胫而走,支持“西方狗特务”说的,有“美国黑水保安介入镇压”、“东乌示威民众抓获西方特种兵”等,支持“俄罗斯狗特务”说的,则是铺天盖地的“俄国人渗透”、“俄国人伪装潜入”传说。
西方特务说:“大牌特务”不当特务
4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证实,布伦南的确在前一周访问了基辅,并与基辅高级官员会面,但此行是布伦南“欧洲例行访问”的一部分,而高层情报官员互访,是各国促进互惠互利安全合作的常见行为,“美国和乌克兰在这方面的合作,与美国和俄罗斯间的类似合作别无二致”,因此俄媒体声称布伦南的访问鼓励了乌克兰方面对东乌抗议者展开“内部战术行动”的指责,是“完全错误”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普萨基这番讲话并没有什么问题:间谍行为如同作贼,讲究的是机密性、隐蔽性,因此“狗特务”和窃贼一样,都不能太有名,功成名就、为人所熟知的的“大牌特务”,只能从事台面上的情报交流合作,或情报机构日常管理工作,而并不适合“赤膊上阵”,直接从事间谍行为,那样做所得甚微(因对方早有防范),而风险极大(这个“狗特务”太大牌了,一旦失守鸡飞蛋打),美国或北约要在东乌“搞特务活动”,是绝不会把宝押在布伦南这个“现役最著名特务”的一次公开活动上的——一如俄罗斯也不会让普京这个前职业间谍重操旧业一般。
这并不是说,东乌、乃至乌克兰危机中,就不会有“西方特务”的行踪,事实上导致亚努科维奇下台的“革命”过程中,间谍行为的痕迹就若隐若现,且克里米亚的被并吞,是欧洲战后首次出现一国公然吞并另一国领土的重大事件,被欧盟各国称之为“冷战后东西方最严重矛盾”,在俄罗斯依然陈兵俄乌边界,东欧加入北约、欧盟各国惶惶不安的背景下,“西方特务”出于知彼知己也好,以防万一也罢,或为攻、或为守,加强在东乌这一越来越热的热点的情报工作,是非常可能、也非常合乎逻辑的——不那么做反倒是反常的。
至于“黑水说”、“抓获特种兵说”,则恐更不靠谱:这些说法诞生至今已有些时日,倘真那么“人赃并获”,就不是如今这点动静了。
俄罗斯特务说: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持“俄罗斯特务说”者,论据无非是两条,一是武装分子的行为、口号(占领政府机关、声称要求公投、打出俄罗斯旗号),都和此前克里米亚发生的一幕似曾相识,二是俄官方、舆论自始至终坚定站在东乌亲俄分子一边,普京不仅拒不从俄乌边界撤军,甚至在4月17日日内瓦四方会谈前后公然指责基辅当局是在“犯罪”,扬言俄“有权出兵”,甚至大谈“东乌许多城市自古以来曾是俄罗斯领土”。
当然,普京也好,俄政府也好,至今仍坚决否认和东乌事变有任何关联,并将“俄罗斯特务说”斥为西方和基辅当局的污蔑。但4月17日,普京在和俄罗斯民众连线直播时,终于公开承认克里米亚事件发生时,俄“为保障克里米亚居民自由投票”曾向克里米亚半岛派兵,2月底出现在克里米亚,强闯政府机关,用枪口和刺刀“选”出最终导致克里米亚被吞并的“自治共和国政府”的无标识武装人员,的确是俄罗斯军人,而这些“俄罗斯特务”及其间谍、特种战行为,直到普京开口前一刹那,都是被俄罗斯官方所矢口否认的。此前俄通过《布达佩斯备忘录》尊重过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侵犯,普京和俄政府各部门也曾信誓旦旦,说在克里米亚的“特务行为”纯属无稽之谈和“别有用心的污蔑”,如今普京的一番话,在解开“特务迷城”的谜底同时,也让许多俄政府职能部门、传媒及其负责人陷入尴尬。有了如此尴尬的“前科”,谁又敢相信,普京和俄职能部门今天关于东乌的“与俄无关”声明,不会在某个时日被自揭谜底,一如今日之克里米亚?
当然,只要没有证据,所谓“俄罗斯特务说”也只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更何况正如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和克里米亚“小绿人”的“坚决、专业”(普京语)相比,东乌“小绿人”显得着装杂乱,动作业余,这究竟意味着他们真的“不是狗特务”,还是为掩人耳目故意大智若愚,就只有天知道了。
真特务.假特务
尽管4月17日的日内瓦会谈达成了一系列妥协协议,但从目前情况看,不过一纸空文:基辅当局在继续施压,东乌亲俄武装则借口“签约的是俄罗斯政府,不能代表我们”,继续着自己的“占领”。自然,“特务迷城”也依然在继续。
俄罗斯和亲俄派方面,“西方特务破坏”的说法依旧层出不穷;基辅方面则更激进——4月17日,在克拉马托尔斯克“反恐”却“表现怯懦、放弃武器”的25伞兵旅被解散,同日乌克兰国家边防局新闻处标示,禁止16-60岁俄罗斯男性公民和20-35岁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女性入境(除非特许),理由是“他们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东乌局势”——就差没直接骂“俄罗斯狗特务”了。
从情理上分析,目前俨然全球地缘政治热点和危机中心的东乌,必定聚集了各国情报人员和各种情报搜集耳目,西方的、东方的、其它国家的,甚至非政府组织的,都会有。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关于“狗特务”的指控,就一定是准确的。
如第25伞兵旅的糟糕表现,恐未必是“狗特务煽动”所致,这支部队长期拖欠工资,装备、人员不齐,补给不到位,士气低落,加上基辅当局本身执政合法地位尚待5月大选确定,对军队号召力薄弱,出现“丢盔弃甲”、“失魂落魄”的状况,本来再正常也没有;又如东乌的“占领”,盘踞政府机关的武装分子固然可能“有来头”,但聚集周边,表示基辅当局不满的当地民众,却并非什么“俄罗斯狗特务”,甚至也未必真想做俄罗斯人(顿涅茨克社会科学会和政治分析研究所4月9日调查显示,当地人认同独立比例仅4.7%,承认自己是“乌克兰公民”的也只有34%,大多数人更喜欢自称“说俄语的乌克兰人”,或“顿涅茨克盆地人”,26.5%的顿涅茨克人支持亲俄示威,但支持顿涅茨克从乌克兰分离的只有4.7%,许多东乌人只是借此对搞民族主义、歧视排斥东乌人的“迈丹”和基辅当局发出不满之声,将这些人不加辨析,一概斥为“狗特务”,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不仅如此,东方也好,西方也罢,将针锋相对的东乌、西乌民意简单归类为“间谍挑唆”、“特务指使”,只能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持这种“特务阴谋论”逻辑者不会看到,西乌众多普通人的确希望融入欧洲一体化,而对俄罗斯的咄咄逼人反感、憎恶,这是相当一部分乌克兰人的真实民意,而非“特务挑拨”,同样,东乌许多说俄语的乌克兰人也的确反感“2.22”之后基辅当局诸如取消俄语地位之类的歧视性政策、姿态,这同样是他们的真实想法,而不是“间谍行为”所煽动的——至于将表达异见者统统视作“间谍”、“特务”,则更是近乎癫狂的癔症;将一切骚乱、动荡和冲突都归结为“间谍行为”的结果,则是政治懒惰症极度发作的典型,这样的答案最简单、最容易作出,但也离题最远。
目前在除克里米亚半岛外的整个乌克兰,西方人的进出手续便捷,门户洞开;俄罗斯人进入乌克兰的门户虽被关闭,但“看不见的俄罗斯”却无可阻挡——东乌许多地方可毫无阻碍地收听收看俄罗斯广播、电视,且在乌克兰官方削减俄语广电节目后,那些只会说俄语的东乌人,的确也别无选择。
即便乌克兰真的关上所有门窗,“东方特务”和“西方特务”的指责也不会就此减弱,一来“外国特务”的确未必非得是外国人,二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在“疑邻窃斧”的紧张氛围下,“眼中的狗特务”只怕满大街都是。
如果不正视东乌乃至整个乌克兰危机的症结,乃在于乌克兰内部地区、阶层和族群间分歧、矛盾,不正视这些分歧、矛盾的根源,不去对症下药,而一味把“抓特务”当作推卸责任、煽动民意和争取内外援的灵丹妙药,后果只能是“特务”越抓越多,社会越整越乱。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