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佛山市外经贸局年初招聘了4名外国雇员,尽管并非正式公务员编制,却享受和同级别公务员相当的工资待遇,据称,这是1949年后,中国政府部门首次招聘外国雇员。

在许多国人看来,政府部门是不应引入“外来和尚”的,历史上中国曾遭受列强欺凌,一些关键职能部门(如海关)甚至被“洋员”长期把持,这难免让人们对外籍政府雇员的概念,产生负面联想。2012年初,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侨联副主席陈励君曾提议,对国外人才开放国内公务员职位,并率先从外籍华人开始,此言一出,引发广泛争议,且反对的多,赞成的少。

除了前述历史原因所造成的负面联想,人们对在政府层面引进“外来和尚”,还有另一些现实顾虑。如有人担心,对国外人才、尤其外籍华人开放国内公务员职位,会在客观上便利某些“裸官”家属或“太空人”家庭两头占便宜,助长不正之风;还有人认为,当前中国国内就业形势并不宽松,公务员考试热度虽稍有下降,却依旧人满为患,“中国和尚还没水喝,何必分水给外国和尚”。

诚然,在历史和现实中,许多“外籍政府雇员”的出现和存在,和殖民体系有关,但这种现象在二战后已变得越来越罕见,更多的外籍政府雇员、公务员引进,则是出于现实需要的正常人才引进,如在香港,尽管殖民时代早在1997年即告结束,但至今在律政司、警队和廉政公署等政府机构中,还保留为数上百的外籍专才;新加坡各公共服务部门自独立以来,始终存在一定数量的外籍公务员。

如果说香港、新加坡的外籍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和历史渊源有关,韩国引进外籍公务员,却是从2008年才开始的。更典型的例子,则是历史上最大、最出名的“宗主国”——英国:2012年11月26日,马克.卡尼被任命为英格兰至关重要的央行行长职务,而这位央行行长是加拿大人,被任命时还是加拿大央行行长,直到次年7月1日才赴英国履新。

当代各国家、地区引进外国人才进入政府和公务员体系,无不遵循两个原则,即“不可替代性”和依法行事。

所谓“不可替代性”,即本国现有人才资源无法胜任某些急需岗位的需要,不得不从外引进,如新加坡始终强调,引进的“非公民”政府雇员,需系具备本地劳动力市场所缺乏之特定技能者,而英国请“外来和尚”主持本国央行,则是鉴于当时英国央行应对金融危机乏力,而加拿大央行在这方面表现良好,希望这位外籍行长上任后,能在英国复制“加拿大奇迹”。

所谓依法行事,即引进外籍人才进入政府体系,需先制订、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内行事,并接受法律、制度和程序的监督、约束,而不能黑箱操作、破格录用。香港之所以能在回归后继续引进“洋员”,是因为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01条第2款明文规定,特区政府可“聘请英籍和其他外籍人士担任政府部门的专门和技术职务,上述外籍人士只能以个人身份受聘,对香港特区政府负责”;而韩国则是在李明博政府2008年修改《国家公务员法》,规定“经过法定程序,遵守保密义务”的外籍人士,可应聘担任韩国各级公务员后,才逐步引进“外来和尚”进入政府系统的。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章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务员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目前佛山市的4名外籍雇员,也因此仅是工资待遇和公务员看齐,而非真正的公务员身份。这种模糊处理恐非长久之策,也容易滋生问题,招致争议。“外来和尚”并非不能引进,但一要法律先行,制订明确的、具有约束力和前瞻性,易于监督的相关规定,循合法程序,修改与之相冲突的法例法规,二要遵循“不可替代性”原则,将引进控制在国内缺乏且急需的范畴。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