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本届世界杯上演第一幕火星撞地球的强强对话——西班牙-荷兰之战,荷兰5:1大胜之后,一些评论员对荷兰队“入戏过早”表示担心,照他们的看法,世界杯要踢七场,过早进入状态,等到了关键时刻未免再衰三竭。

在他们看来,“大热必死”,历届夺冠的球队多是“慢热”型,如78年的阿根廷在循环赛阶段磕磕绊绊,差点被拦在淘汰赛之外;82年的意大利小组赛三战皆平,仅凭多一个进球气走喀麦隆脱颖而出;上届冠军西班牙,小组第一场就输给了瑞士。相反,许多一开始状态惊人的球队,却往往笑不到最后,如82年小组赛热火朝天的巴西队,在复赛中被“温吞水”意大利挤走;86年一鸣惊人的丹麦,刚进淘汰赛就被西班牙踢成了筛子。

但第二幕强强对话——意大利-英格兰之战,或许会让他们中的许多人改变看法。因为从比赛中不难看出,这两支比赛“性格”控制纪录良好、大赛积淀十分深厚的球队,同样选择了“快热”。

上半场的最初时段,英格兰的踢法仿佛穿白衣的意大利,而意大利的踢法却宛如穿蓝衣的英格兰,这显然是因为前者阵容齐整,希望借“缩回来打”充分暴露对方破绽,而后者赛前后防线连损大将,希望以攻代守,减轻后防压力。待赛场形势变化,意大利确立领先优势,英格兰开始攻出,而意大利则尽力维持开场时的打法,不敢随意收缩。胜负虽分,但两队从比赛一开始就迅速双双进入状态,并展现了极佳的阅读比赛能力。

其实不光英格兰、意大利和荷兰,业已出赛的大多数队伍都体现出“快热”的特点,可以说,本届世界杯,就是“快热”的一届。而少数秉承“慢热”传统的强队则吃到了苦头,西班牙就是典型的例子。

16队、24队时的世界杯赛制,循环赛往往要进行两番(如78年和82年),或虽从16进8开始单败淘汰,24进16时却会出现小组第三出线的局面,“慢热”的球队即便一开始磕磕绊绊,只要挤进淘汰圈,就有大翻盘的机会;自32队分8组、每组前二名入淘汰圈的格局确立,一旦热得过慢,小组赛两轮过后便可以收拾回家的行李,事实上回顾一下上届便不难发现,“慢热”而后夺冠的西班牙,在这样的赛制脱颖而出实属万幸,更多一开始就“慢热”的强队都落得悲惨结局——还记得迟迟踢不出状态的意大利,和更衣室乱作一团的法国么?他们甚至只踢了两轮,就差不多翻身无望了。

32队赛制规律的摸索需要一个过程,各队一时踩不准“步点”不足为奇,如今四年过去,吃一堑、长一智的队伍自然要改“慢热”为“快热”,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而继续“慢热”而踢上铁板的,就只剩下上届没吃到苦头的卫冕冠军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