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重大国际会议往往需要一个标志性事件或阶段性成果来印证成功。几乎每届金砖国家峰会都不例外:2009年6月的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峰会,宣告“金砖国家”不再是高盛奥尼尔笔下的虚拟概念,而成为现实的国际政治、经济存在;2010年4月的巴西利亚峰会,让国际间看到“金砖”即新兴国家们“坐下来谈”的可能性,以及争取国际经济、金融话语权的决心和力量;2011年的三亚峰会,让“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金砖”们开始摆脱“奥尼尔蓝图”的束缚,认真构建一个新兴国家的“内循环”;2012年3月的新德里峰会,与会国签署了各国间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协定,公开提出了加速改革IMF/世行机制,本着公开、择优原则推选两大机构最高领导人等共识,并首次提出了“金砖国家合作开发银行”的概念;2013年3月的南非德班峰会,“金砖国家合作开发银行”、“互助基金”和“金砖国家共同评级机构”被进一步细化,新兴国家不仅要争取现有全球经济秩序下话语权的扩大,还试图建立另一套并行不悖经济、金融体系的决心开始凸显。

那么,7月15日将在巴西福塔雷萨召开的新一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又将以怎样的标志性事件展现于世人面前?

就目前情况看,这个标志性事件,将是两年前提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概念取得突破性进展——至少看上去如此。

尽管与会各国公开态度谨慎,但许多消息人士都指出,本届峰会上,五个“金砖”将正式签署“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启动协议,一旦如此,这将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开始正式突破在IMF/世行框架内争取更大发言权的、自“金砖”成形以来一直遵循的路线,转而追求建立由新兴国家直接主导、不受传统框架支配的全新国际金融架构,这将成为二战结束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一次“大地震”。

尽管自“金砖”概念被高盛提出起,IMF、世行和欧美工业化国家就屡屡对新兴国家作出安抚姿态,也曾多次承诺“改革”、“让权”,但美国一来始终不愿放弃“一票否决”的世行特权,二来总希望削欧盟伙伴之足,适“金砖”之履,而欧盟各国虽然在全球所占经济比重每况愈下,却始终不愿放弃既得的高比率发言权份额,以至于“金砖”各国在IMF/世行体系中的发言权始终不能实质性增加,和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不相称。2012年的新德里峰会上,“金砖”们同时提出“加速旧机制改革”和“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两套方案,经过两年演进后,福塔雷萨峰会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启动协议一旦签署,将意味着“金砖”们开始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后一方案上。

然而这种转移很可能仅仅停留在象征意义上,事实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至今仍是一锅没煮熟的夹生饭。

时至今日,各成员国也未能在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发展战略等关键问题上达成根本性妥协,“金砖”国家间没有一致的结算本币,甚至5种本币间的自由兑换和流通也远未实现。

峰会前夕,巴西、印度等国相继暗示,不希望任何一国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中占据较其它国家更多的份额和发言权,这意味着争吵了两年之久的份额分配原则至今尚无着落,而“平分份额”的可能性要远大于“按各国GDP比重分配份额”。德班峰会期间曾传出“启动资金500亿美元”的说法,这种主张较适用于“平分份额”方案,但不利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影响力的提升——很显然,既然各国出资一样,那么总“盘子”就势必取决于5国中经济实力最弱、而非最强一国的出资能力,这显然与“金砖”争取新兴国家话语权的初衷相悖。

甚至,连看上去最简单、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银行”到底设在哪里,都未必能在本届峰会上找到答案,因为所有五“金砖”的金融中心城市,如今都已赫然列在候选名单上。

福塔雷萨峰会前夕,中国副外长李保东就“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问题公开表态,称相关国家已就此达成共识,但“仍存在一些分歧”,在此前后,其它几块“金砖”的相关官员、部门,也作了大同小异的表态。

这一切均表明,尽管“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锅夹生饭,“金砖”们也决心尽可能先将之吞咽下肚,一如“金砖五国”至今也是“虚多实少”,“新兴国家阵营”的框架概念性意义,要远大于实际的合作、协调作用。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