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物种入侵与生态保护——从亚洲鲤鱼谈起

 

2012年8月24日,加拿大联邦渔业部郑重发布“侵略性鱼类警告”(Invasive Species Alert),称有渔民在加拿大西部卑诗省菲沙河上、中游水域捕捞到多达8条的“高危侵略性鱼种”,据称该鱼种大鳞片、大脑袋,不但会吞噬诸多本土幼鱼,在被惊扰后还能“高高跃出水面”,并因此“威胁划船者和滑水爱好者”,当地电视台CTV曾援引目击者话称,有一条疑似这样的鱼,曾在受惊后跃出水面达数十英尺高,着实吓死人了。

卑诗省是加拿大唯一的太平洋省份,菲沙河是发源于落基山脉、注入太平洋的一条河流,虽然并不长,但因系三文鱼洄游产卵的重地,素来享有很高知名度,“侵略性鱼种”悍然来袭,并危及“国宝”三文鱼的生存,加拿大人自不敢掉以轻心,在那之后的许多天里,当地又是专家分析、又是公众议论,报刊网络上热闹非常。

且慢——这不是中国鼎鼎大名的“四大家鱼”么?

一点没错,所谓“凶猛异常的侵略性鱼种”,正是中国鱼塘里、农贸市场上最常见不过的四大家鱼。别看这些家伙在中国,不过是盘子里的菜,到了北美却完全是另一番面孔:它们拥有远强于北美淡水鱼种的强大繁殖力,胃口好得出奇且毫不挑食,可轻而易举地长成庞然大物,这样一来,不但北美食肉鱼类拿它们毫无办法,即便号称鱼类克星的鹈鹕、老鹰也“望鱼兴叹”。

要说四大家鱼都是不折不扣的淡水鱼,是绝不可能游过咸乎乎的太平洋,悍然入侵北美领土的,它们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被美国人从中国买了去,扔进阿肯色州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之流,用来“无害处理”四处泛滥的水草、水藻的。没想到这些家伙生命力、繁殖力旺盛得出奇,只几十年功夫便横扫密西西比,饮马五大湖,让大半个北美大陆谈之色变。2012年在菲沙河发现“亚洲鲤鱼”,是北美首次在与密西西比河毫无瓜葛的太平洋流域区看见这些家伙(据信它们同样是从清除水草岗位上“逃岗”的“非法移民”),也难怪加拿大人紧张成那样。

如上所述,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才是“亚洲鲤鱼”重灾区,为了对付他们,美国人人们可是使出过浑身解数:气味诱捕、声学水枪、倒刺渔网,从最先进的高科技,到最原始的“动员人民群众围捕”都使上,钱花了不少,效果可是相当有限。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联邦农业部表示,迄今仅仅为拦阻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区,已花费180亿美元,但效果不佳。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美国人和加拿大人还在继续为抵抗物种入侵而绞尽脑汁。几个月前,美国印第安纳州试图在沃巴什河和莫米河上建造一座分水岭,切断17英里长、连接两条河的格雷厄姆-麦卡洛克沟,以免亚洲鲤鱼从沃巴什河进入莫米河,从而伤害整个“大湿地”。有关人士称,倘不能奏效,该湿地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后果不堪设想,但当地《公报日报》泼冷水道“已经不堪设想了”;伊利诺伊州则想出捕捉亚洲鲤鱼制作鱼粉鱼油的办法,但因为效益太差而乏人问津;日前,传媒纷纷渲染一家叫“两河渔业”(TWO RIVERS)的肯塔基州华人开办企业,这家企业不仅在当地推广“亚洲鲤鱼的中国烹饪法”,还开始向中国出口,可正如一名音译为杨博的科学家所言,想靠这种“偏方”治愈亚洲鲤鱼物种入侵的“大病”并不现实,因为大多数北美人无论怎么烹饪都对淡水鱼的味道“不感冒”,而物流成本、高关税都会让美国对华出口亚洲鲤鱼的价格缺乏竞争力,此外,亚洲鲤鱼要活的才会有销路,但美国运输活鱼可是非法的。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谈谈物种入侵对生态的危害了。

所谓物种入侵,是指一个物种被人为引进某个此前未曾传播到的环境,并迅速扩散繁殖,破坏该地区原有生物多样性,成为当地公害。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出现过。

如原产南亚的钩刺山羊草,美国加州原本引进用于水土保持,但该植物适宜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中生长,最终挤占了当地其它草本植物的生存空间,成为加州公害;原产欧亚大陆的旱雀麦善于在火灾后迅速重生,并产生大量干燥碎屑,被人为引进到美国中西部后,不仅利用该地区火灾频发的特点迅速鸠占鹊巢,更因自身特质令当地更加天干物燥,火灾更为频繁。

1890年,一名美国莎士比亚崇拜者把60只莎翁作品中提到的欧洲椋鸟在纽约放生,100多年里这种鸟繁殖到100万只以上,给美国农业经济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8亿美元以上。

加拿大卑诗省10多年前从日本引进日本蓼草,作为装饰植物,结果这种生存能力极强、能以每天2厘米的速度生长,并穿透建筑物、桥梁地基的植物给当地建筑造成极大危害,迫使该省环境厅出动杀灭。然而这种蓼草根系深入地下4米,即便“斩草除根”来年也还会长出,令人们头疼不已。该省本拿比市则在不久前发现了恐怖的“最强入侵物种”蛇头鱼,这种鱼不仅能捕杀其它鱼类,更可在近乎干涸的湖底长期生存,一旦“扎根”很难根除,最终省环境厅不得不将湖水排干“围剿”,才算暂时“排险”成功。

英国是个岛国,也是被物种入侵伤害的“重灾区”,“大闸蟹灾难”早为人们所熟知,而棕硬尾鸭来到英国后和当地特有鸟类白头鸭繁殖,令后者数量变少,亚洲梅花鹿被引进苏格兰后和当地马鹿杂交也取得种群优势,令马鹿种群收到威胁。从北美引进的灰松鼠更因适应力更强,几乎让本土的红松鼠完全灭绝。

澳大利亚原本是有袋类等特殊哺乳动物的天堂,境内并无原生猛兽,140年前有人引进24只兔子,结果因无天敌,兔子繁衍到6亿只以上,导致数万平方公里植被消失,许多动物面临饥饿,为此澳洲人引进兔子的天敌——狐狸,结果重蹈覆辙,如今为防范狐狸,当地人不得不大修防护篱笆,每公里防护篱笆耗资2万澳元以上。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兔子和狐狸还不是最恐怖的入侵物种:从伊里安岛漂流来澳洲的野猫,如今已俨然成为澳洲生态链的霸主。

一些生态环境更薄弱的地方,如南极,则更是物种入侵的重灾区。南极附近一些岛屿,因船只遇难而漂流到岛上的猫或老鼠,很快在当地安营扎寨,并将岛上鸟类捕食殆尽;而来自北极的一些动物、植物更不断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报告显示,物种入侵每年给全球造成经济损失逾4000亿美元。

说了这么多都是外国的事,难道中国是物种入侵的世外桃源?当然不,事实上早在2012年,中国就已确认自己是世界上遭受外来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确认外来入侵物种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100种以上,遍及全部34个省市区,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

在中国较为出名的入侵物种,包括上世纪70-80年代作为经济物种引进、后因销路不佳被养殖户大量弃置的巴西福寿螺、非洲罗非鱼,早在20世纪初作为猪饲料引进的拉美凤眼莲,以及豚草、非洲大蜗牛等等。

物种入侵的途径是多样的,包括人为引进、原本作为宠物或庭院观赏植物引进而后扩散、由本地人或游客无意中带入,以及由车辆、船只等带入等。如被公认为物种入侵重灾区的五大湖,入侵物种多达170个以上,据称每8个月就有一种新入侵物种被发现,就是因为该地区物种入侵途径多样:船舶压舱水、渔民网具、居民下水道,都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天然途径。同样,英国泰晤士河口泛滥成灾的大闸蟹,也是搭各国航船船底的“顺风车”入侵的。

治理入侵物种劳民伤财。美国生态协会《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前沿》杂志2009年 4月曾刊文称,英国政府每年由外来物种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高达49亿美元,防治支出高达1.94亿美元;意大利政府为对付海狸和亚洲长角甲壳虫两种入侵物种,每年就要花费500万美元;整个欧洲每年用于对付入侵海藻的费用高达1060万美元,而对付入侵海鸟天敌则要花3490万美元之多;美国和加拿大为整治五大湖,不得不认真考虑关闭芝加哥运河等势必付出巨大代价的方案。

对付外来生物入侵最有效的措施,是立法限制外来生物品种的引进,在边境和海关“扎紧篱笆”,美国1996年率先制订《入侵物种法》,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也相继跟进,一方面加强海关、口岸检查、防范,另一方面对违法引进外来物种者给予严厉惩处。

许多科学家认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公众意识十分重要,因为许多入侵物种正是被普通民众无心带入,并引发严重后果的,为此加拿大等国推动“外来入侵物种防范战略”,通过普及相关知识,告诫公众提防外来物种入侵危害。

至于曾备受推崇的“天敌防治法”,即引进外来入侵生物的天敌对付入侵物种,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争议,并被谨慎采用:前面举的“澳洲狐狸”例子生动地表明,这种“以毒攻毒”的后果,很可能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病。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是一项长期、艰巨和严肃的事,可不是像微博上渲染的“吃货拯救世界”那样轻松有趣。就拿文章开头说到的加拿大卑诗省来说吧,“亚洲鲤鱼”的危机尚未解除,另一种从美国“偷越国境”的入侵物种,又神不知鬼不觉地爬进了离美国华盛顿州近在咫尺的大温哥华地区白石镇的滩涂,这种两栖类动物体型硕大,不仅挤占当地蛙类生存空间,更发出令居民烦躁不安的“恐怖叫声”——没错,该入侵物种在中国农贸市场上,通常被称作“牛蛙”。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