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谈谈家暴

 

青: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青溪。

陶:大家好我是陶短房。

青:短房,你和中国国内联系比较多,最近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么?八卦一点的。

陶:让我想想……对了,国庆那会啊,中国好多媒体还有著名的门户网站突然登出一条新闻,说哈尔滨11月1日起会实行一部地方性法规,叫《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按照这些媒体网站的说法,条例里有一条很好玩的规定,说条例一旦生效啊,只要老公限制太太花钱,就算家暴,要依法惩办。

青:真的假的啊?要真有这么条法律那可太有意思了,你看啊,我们做家庭主妇的以后想买啥就买啥,先生要是干涉就算犯了法了,那还不爽坏了啊。

陶:这个消息传开后网上那是一片热闹啊,说啥的都有,有女生说要当哈尔滨儿媳妇的,也有男生说这不公平的——凭啥光老公限制太太花钱算家暴啊,我可是工资全交的,太太限制我花钱那该算啥?

青:哈哈哈,这么听起来作先生的是有点委屈,如果在加拿大,这样的法律肯定是通不过的,因为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想法,就是男女都是平等的,家庭地位也好,人格、经济地位也好,都这样,不可能有“老公赚钱太太花天经地义”这样的念头,当然家庭成员总有分工,有人去上班,有人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但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陶:分工不同,贡献一样)对!我想啊,如果是在加拿大,真的有“老公限制老婆花钱算家暴”这样的法律条文,下面一定能找到句“老婆限制老公花钱也算”,否则不平等,肯定通不过。

陶:通过了也会被推翻——不过没几天人家哈尔滨就辟谣了,说这个地方法规的确有,也真的是11月1日起生效,但“老公限制老婆花钱算家暴”的条款是真没有,也不知谁恶作剧给添上的。

青:这玩笑开得可真有点大了。不过说真的,家暴这个话题对我们女人来说,可是一点也不好笑,其实这是个很严肃,甚至,怎么说,有点严峻的话题,在加拿大这边,不论是我的华人朋友圈,还是本地人朋友圈里,都经常听到跟家暴有关的话题。

陶:是啊,家暴呢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一个社会现象,或者说社会病态吧,不管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北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家暴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

青:而且相对于成年男性,妇女和小孩子是更容易成为家暴受害者的,短房,这你得承认吧?(陶:我承认,哈尔滨这条假新闻是挺搞笑的,但真正的家暴是让人一点也笑不出来的。

青:真的发生了家暴,弱势的一方,妇女啊孩子啊——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是会觉得很无助很害怕的,这个时候他们真的需要保护。在加拿大这点就做的很好,你觉得你的家庭成员有家暴倾向,自己或者其他家人可能有危险,就拨“911”啊。

陶:911是北美的报警电话,跟中国的110差不多。

青:其实911比110管得宽多了,报警、叫救护车消防队,甚至小孩子把球掉在湖里够不着,或者家里的猫上了树下不来,狗在大街上乱跑主人抓不到,都可以打911。

陶:青溪,中国人不是有句俗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么?在中国出了家暴问题打110,警察出不出警都不好说,就算出,也就随便劝几句走人,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就 几个月前吧,广州一位编辑朋友给我说过一个很典型的案例,说有个高太太,经常被丈夫家暴,为这她报了好几次警,警察也来过,可就是没辙,这不你警察来了没辙么?警察走了他丈夫对她更凶了——谁叫你把警察招来的?

青:是啊,在加拿大也一样,都说加拿大警察光拿钱,不办正事。像你刚说的这个例子,在这里也有发生过。不过呢,发生在这里也能理解,因为当地人想的和我们华人想法,很多时候都不一样,难以互相理解。如果当事人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警察就不予处理。我一朋友和丈夫发生口角,盛怒之下,先生拿起菜刀要砍我朋友,朋友害怕出人命,赶紧报警,警察来后却以先生并无实际伤害行为不予追究。事后那位先生常理直气壮地对我朋友说,连警察都不管,以后不许无理取闹。你瞧,这是否有点不合理、不公平?再多说几句,其实我以前看过一份资料,上面说很多家暴是一点点日积月累起来的,那份资料上好像说,家暴最后弄到出问题甚至出人命的,一多半平时就有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出现小问题、最好只是一点点小苗头的时候,能有什么人来干预一下,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陶:好在加拿大是不会有“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想法的,如果觉得的确有必要,别说警察,就是“路人甲”也会管别人的家务事.记得我们刚搬来现在住处时发生过一件事,那时我大儿子还很小,我带着他洗澡,门关着,这会进来个电话,是找我的,我太太就隔着浴室门大声跟我说了几句,没几分钟——记得我儿子还光着呢,外面警车响,我还琢磨呢,这谁家出事了?没琢磨完门铃响,得,冲我来的。

青:平时觉得你这人挺老实的啊,怎么警察都上门了?从实招来,你到底做啥坏事了。

陶:哪儿啊,原来我们刚说话声大些,邻居是个警官,以为隔壁家暴了,一个9.11就把弟兄们都招来,把我、我太太、我孩子隔三处,一本正经分别问话。

青:哈哈哈,家暴在加拿大叫“DOMESTIC VIOLENCE”,可是蛮重的罪名呢,你们大声说话说的中文吧?邻居听不懂以为你们在吵架,担心孩子受伤害报警,在加拿大是很自然很常见的,警察听到这样的报警也一定会尽快赶来,把你们隔离开,然后分别问话,直到觉得没危险了才会离开。对了,他们没抓你或者下restraning order吧?

陶:没——青溪说那个中文叫“禁制令”,警察或者妇女保护团体要是觉得有需要,就会要求发这种禁令,半年内有问题的一方不能出现在另一方500米范围内,不能有任何联系。

青:如果警察觉得还是太危险,可以让危险一方——比如你吧(陶:凭什么啊),立即离开,再觉得危险还会把你铐起来关一天,给你上课。妇女保护组织和社工觉得需要,会安排妇女住进庇护所,或者把孩子带走送到寄宿家庭去寄养。短房你看,在加拿大这样的社会,邻居,警察,社工……都不会觉得反正这都是你们家的家务事,我不干涉。因为加拿大社会很关心每一个体的安全、自由,即使一家人,每个人代表的只是他自己,这其实体现了加拿大文化对个体的尊重,即使几岁大的孩子,家长和社会也充分尊重他的自由意识和选择。

陶:国内就不同了,邻居除非特别熟,一般不会管这类别人家的家务事(青:真特别熟了会劝,一般也就不会报警了),对,刚我们谈到哈尔滨这个地方法规,里面有很多不足,可你知道这才是中国第几座通过这类法规的城市?广州、深圳、长春、济南、青岛,哈尔滨才第六座。

青:这可是不太应该啊,短房你看,我们出来这么多年,国内发展速度真的很快,像城市面貌啊交通啊什么的,好多地方比发达国家还像发达国家,可我们偶尔回去,还是觉得,怎么说呢,也说不上来是哪,就是跟这里还有一些方面有差距,像清官该不该管家务事这方面,就属于有差距的方面吧。

陶:是啊,而且差距还很大,这类法规不普遍不完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警察、法院、邻居,甚至亲戚朋友,在家暴问题上也常常总会当家务事去处理,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什么的。

青:其实吧,华人这种传统思维方式,移民到了加拿大也还是会有。有慈善机构做过统计,华裔家庭在加拿大发生家暴的比例是要高一些的,而家庭里受害者主动报警求助的比例又比较低。你看过《刮痧》的电影吧?就是因为文化差异,闹出了人命。不过现在中医在我们BC省已得到政府认可,被承认为合法营业(陶:加拿大是中国之外唯一有权颁发中医学位的国家)。我最近就在接受针灸和刮痧治疗,疗后,陪去的朋友提醒说,带上围巾遮遮血痕,别引起洋人误会。(陶:你朋友提醒的对,别让人以为医生对你用刑呢!)哈哈哈!

陶:其实这也不光是华人传统的问题,(其实)就像一些社工说的,加拿大是个移民社会,移民家庭本来就是家暴高危群体,你想啊,换了新环境,语言不通,规矩不懂,人际关系和工作都要推倒重来,很多人都会变得失落、孤独、猜疑、暴躁。

青:是啊,这些本来都是容易培养出家暴萌芽的温床么。再说,中国有句古话叫“棒打出孝子”,打孩子是管教下一代的一种方式,并不表示不爱孩子。但这个洋人就完全不能接受。记得我儿子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园玩就是不肯回家,我就按其他中国妈妈传授的秘诀,一个人先走,心想儿子一会就会跟过来,再一块回家,可还没走出几米远,就听后面传来一老外女声:Execuse me!我哪知是喊我,继续朝前走。人家不乐意了,急步追上我,教育我半天。打那以后,儿子就明白了,我不可以丢下他先走,所以想喊他回家就更难了。我也冤枉啊,老外哪知道,我们华人的孩子并不都像他们的孩子那么听话呀。她怎么就不管 管我孩子呢?

陶:你是够冤的。有时候清官管家务事太多的确会闹些笑话。(青:比如呢)比如我知道一家人,两口子不过闹点小别扭,太太一赌气打了9.11想让警察帮自己教训一下老公,结果这下教训大了——老公当天被铐走,禁制令半年,还被送去上了好久“学习班”……

青:是“Partner Abuse Response Program”,听说那个不但很严,还很贵,这可是有点惨。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看似有些小题大做的做法,其实并非没有道理,就拿今年5月来说吧,咱们卑诗省一个月内就发生了5起家暴凶杀案(陶,其中两起都发生在华裔家庭),这里面好几起都是警方和社工已经介入,但施暴的那一方“犯规”搞出了大事情,因此也有人觉得,就算在加拿大,“清官”对家务事管的还不够宽。

陶:嗯,其实跟孩子有关的家暴话题和“清官管家务事话题”也挺多的。

青:是啊,这里的孩子从学前班和一年级起,就被学校反复训练怎么打9.11,老师还给他们紧急求救号码。有一次,我把儿子教训得哭丧着脸,可我一转身,他就笑逐颜开了。原来我女儿给了他一个救援号码,说“你要是不喜欢妈妈讲你或打你屁股,就打电话告诉警察,把妈妈抓走。”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吓唬他们说:行,警察把我抓走,就没人烧饭给你没吃,也没人接送你们、陪你们玩。”女儿立刻接口“社工会照顾我们。”瞧瞧,这些孩子生长在北美,个性比较自由,觉得自己有主见有独立人格,不喜欢家长居高临下教训,有些家长呢,又改不了“养不教父之过”之类中国人的老观念,就容易出现分歧。

陶:是啊,有时候小孩子一激动就会打911,警察和社工就会介入,如果觉得小孩子的确需要保护,甚至可能把孩子带走,有的会一直到18岁才让爸妈接触。还有些小孩子会钻这种保护的空子,我以前住列治文时有个香港来的邻居,他孩子就拿“报警打911让你们断子绝孙”要挟老爸,要这要那,有一次老爸实在满足不了,没理,他真报警了,被社工安排另住了好久,学不好好上,还能从慈善团体那领到零花钱。

青:当然了,法律条文啊,道德规范啊,总是需要不断完善的,但完善的前提是先得有最基本的保护。

陶:是啊,一个是要有这方面条文,另一个,更重要的是要有这方面的文化,这方面的意识,条文有了,大家还是抱着“清官难管家务事”的一套,甚至自己家人也还有这方面观念,那就麻烦了,古人不是说“有法不依不如无法”么?

青:是啊,在这方面,北美社会的确有很多值得中国和这边华人朋友们借鉴的地方,而且哈尔滨推出那么一部地方法规,就算还不完善,也是一个很值得鼓励的进步。

陶:对,虽然没有老公不让太太或太太不让老公花钱算家暴的条款有些让人遗憾……

青:别开玩笑了。哎短房,这个话题看上去小,其实很大、很复杂,看来今天是聊不完了。

陶:是啊,时间总是过得这么快,又到了“枫华絮语”结束的时间,谢谢大家。

青:谢谢凤凰汇,谢谢热心的听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function() { var _oImgs = getTop().GelTags("img", getTop().S("mailContentContainer",window)); getTop().E(_oImgs, function(_aoItem){ _aoItem.onerror = function() { if(this.src && /.**/i.test(this.src)){ getTop().LogKV({sValue:'getinvestigate|readmail|readmail|imgerror'}); } if (this.src && !/.**/.test(this.src) && /http:///.test(this.src) && this.clientHeight * this.clientWidth > 0) { this.onerror = null; this.src = "/cgi-bin/get_netres?url=" + encodeURIComponent(this.src) + "&sid=" + getTop().getSid(); } } }); })();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