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利比亚”和“利比里亚”说起

 

人命关天的笑话

 

11月1日,中国某主流门户网站新闻首页、弹窗等,纷纷弹出一条新闻标题——《中国援助埃博拉疫区令利比亚总统吃惊赞叹》。

熟悉此次埃博拉疫情的朋友对这条“吃惊报道”的第一反应,恐怕也只能是吃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公告,自今年3月起在西非爆发的此次埃博拉疫情,截止目前共传播到9个国家,其中6个在非洲,包括核心疫区三国——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和被波及的尼日利亚、塞内加尔、马里,这6个非洲国家都集中在西非,其中5个“挤”在大西洋和几内亚湾沿海,而利比亚远在北非,是地中海之滨的马格里布国家,中国援助和他们风马牛不相及的埃博拉疫区,他们的总统为何要“吃惊赞叹”?

其实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犯了一个常识性且原则性的错误:把利比亚和利比里亚搞混了。

如前所述,此次埃博拉疫情最凶猛、致死人数最多的,是“疫区核心三国”;在这三个核心疫区国家中,又以利比里亚形势最限额,疫情最严重,死人最多。此次中国专项援助的重点目标国,正是利比里亚,“吃惊赞叹”的,自然也是有切肤之痛和雪中送炭之感的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而不是利比亚总统——事实上卡扎菲垮台后的利比亚并没有总统,且如今该国正陷入政治混乱,自称国家元首的人也并非一位,而是两位。

很显然,这是个绝不该犯的错误。

由于“卡扎菲战争”和随后的持续动荡,利比亚在近几年的中国或国际传媒上,是个曝光率颇高的国家,除去报道性、叙述性的文字外,更有不少论述性甚至抒情性的媒体文章,将利比亚当作正面或负面的典范加以剖析、阐发和联想。作为北非大国,利比亚的各部族多为白人,文化圈也属于阿拉伯-地中海-贝都因范畴,在地理上属于北非,在地缘政治理念上,甚至有时会被划在非洲以外(即认为只有黑非洲才是真正的非洲,古代希腊罗马学者就普遍持这种观点)。卡扎菲时代因醉心作“领袖”,曾提出“非洲合众国”倡议,并利用石油美元在非洲当地大方施舍,颇收买了一些人心,以至于行将就木时,仅存的几个同情国几乎都在黑非洲范围内。无论如何,至今仍不失为非洲国家中“媒体宠儿”的利比亚,是不该被媒体弄混的。

利比里亚是个西非小国,但这个国家在非洲历史上地位独特:作为美国黑奴回迁建立的国家,利比里亚自建国起就从未沦为殖民地,一战前非洲仅有两个独立国家(阿比西尼亚、利比里亚),二战前仅有三个(再加埃及,其实埃及也不能说完全独立),利比里亚均名列其中,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二战中曾短暂被殖民,让利比里亚成为“殖民大陆”——非洲唯一从未被殖民过的国家。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利比里亚爆发严重内战,持续的血腥暴力冲突和各派军阀的反人类罪行震惊世界,也让利比里亚的名字广为人知。

由于和黑非洲隔着茫茫撒哈拉沙漠,加上气候干燥、基本卫生条件较好,利比亚很少成为常见非洲各类瘟疫的疫区,主要在雨林区传播的埃博拉,更是几乎从未染指过这片国内几无常年性径流存在的国土。

也就是说,利比亚和利比里亚都不是非洲56个国家中的“无名之辈”,而埃博拉疫情更是今年非洲乃至全球最火爆、最热门的新闻话题之一,如此重大、热门话题中居然搞错了“主角”,且是所谓“涉中”话题,这玩笑可是开得有点大了。

不仅如此,由于此轮埃博拉疫情已造成近5000人死亡,而利比里亚则是所有被传播国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如此原则性、根本性的报道事故,攸关上千人的性命,诚可谓“笑不出的笑话”。

 

并非偶发性事故

 

人非完人,孰能无过,如果仅仅是偶发性的报道错误,虽难以接受,却终究还是可以用“改了就好”的态度对待。

然而稍作搜索便可发现,这可真不是什么“偶发”:

和前述“惊喜”报道同一天,另一个中国大型知名门户网站刊出《利比亚埃博拉疫情缓和病例增速放缓》的报道;

9月16日,国内某权威性主流新闻通讯传媒官方新闻网站,刊出《面对埃博拉疫情玩躲猫猫、利比亚开除10名高官》的文章;

8月10日,还是这家权威传媒的某地方省分支频道,刊出《埃博拉疫情首袭中东 利比亚进入紧急状态》的文章。

……

上述和埃博拉疫情有关的报道,“利比亚”均为“利比里亚”之误。

这些错误大多是“采编分离”所致。

点开大多数链接,不难发现文章正文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出错的是文章标题和链接标题,也就是说,“采”的环节并没有问题,但“编”的环节背景知识匮乏,工作态度马虎,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导致事故发生。

也有些报道、文章的问题不仅仅出在标题和链接上。

如前述8月10日的一篇文章,正文中提及沙特当时发现一起疑似病例,随即表示“此事引发中东国家普遍恐慌,其中利比亚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然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实际上仍是利比里亚、而非利比亚政府,仅是这一宣布的时间恰和沙特发现疑似病例“撞车”,沙特的“恐慌”和利比里亚的宣布紧急状态间并无因果关系,利比里亚也不是中东国家,而是疫情最严重的非洲国家,很显然,这篇文章的作者、编者和审者都对文章背景缺乏了解,却又习惯性地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根据自认为已掌握的“信息”和“逻辑”,进行了想当然耳的“合理联想”,并诉诸网络和媒体。

由于上述网络、媒体都是所谓“合法稿源”或有影响的门户网站,一些地方性媒体、网站从它们处转手刊出的稿件,也往往沿袭它们的错误。同样,有些其它传媒原本无误的文章、稿件,在被门户网站转载时,却被硬加上的张冠李戴式标题、主题词所“坑害”,让读者误以为原文本身就错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类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讹、事故,之所以密集出现在和非洲有关的报道、分析中,并非是偶然的。

随着中国日渐成为国际间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与非洲的各方面关系迅速发展,国人对非洲各类信息的关注度和需要量与日俱增,而相应信息源的增加,却不能与之同步。

许多中国国内大型媒体在非洲的报道仍然因循守旧,其信息源也还是“老三样”:国内新闻机构驻外人员的回稿;国内其他领域外派人员或当地“线人”的信息回传;对外媒信息的引用。

第一条信息来源相对直接、正规,但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准确度,取决于驻外人员的素质和能动性,在这方面虽有改进,却与需求相差较远。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媒体驻外人员都是传媒或外语科班出身,在语言和新闻技巧方面训练有素,但应变能力、前瞻性不足,对跨领域、跨学科的信息缺乏分析取舍能力,眼界和知识面不够开阔和丰富。须知非洲情况复杂多变,语言能力和新闻专业技能只能是工具、是载体,知识面、眼界不足,很多问题、线索和现象就会白白错过,甚至眼前发生的大事也视若无睹,或回传得漫无头绪。

相对而言,第二条信息来源可有效弥补第一条信息来源的不足,但这些外派人员、线人多数另有专业、职业,对新闻规律把握不足,有时忙了半天,传回的却未必是媒体所需的东西。不仅如此,这些外派人员、线人往往在当地有自己的利益纠葛,不少人又习惯性地将推理和思考当作客观事实本身,将一手信息和二手推断混在一起传回,国内又难以辨别,这就加大了误判的可能。

外媒信息的问题也大同小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原本在非洲树大根深的一些国际传媒,如BBC、RFI、合众国际社,也纷纷“精兵简政”,让更多兼职的自由记者替代有经验的专业老手,或由流动性、临时性的派出机构、人员替代遍地开花的分支机构,这样节省了经费,提高了效率,却降低了报道质量。以非洲报道准确出名的BBC,当年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把“苏丹解放军”(SLA,达尔富尔当地反政府组织)和“苏丹人民解放军”(SLPA,南苏丹反政府组织,现南苏丹执政党)混为一谈,后来又多次将喀土穆当局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派系间的矛盾称为“穆斯林和基督徒间的冲突”(其实喀土穆当局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都是穆斯林,BBC仍然是把达尔富尔问题和南苏丹问题弄混了),而就在国内传媒纷纷在埃博拉疫情报道中把利比亚和利比里亚弄混之际,德国之声广播电台在10月14日报道埃博拉疫情信息时,也同样将“利比亚”当作疫区核心三国之一,写在官方网站上(实际上是“利比里亚”)——且还是正文错了。

应该承认,尽管非洲在新闻“天平”上分量加重,但部分媒体、媒体人对非洲信息仍然有“区域歧视”之嫌:前述中外传媒的标题或正文错误,最久的已错了好几个月,但直至现在仍然将错就错。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造成涉非洲报道错误率较多的原因既复杂又深刻,矫正绝非旦夕之功——且这还是建立在有心矫正的前提上。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