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黑色与黑色“同性相斥”

 

“黑色星期五”是美国感恩节后第一个星期五的俗称,传统上每逢这日,各零售商号总会一大早便开门营业,并提供大量打折商品,一些中小型商铺“黑色星期五”这一整天的营业额,可以接近除去这一天外、全店全年营业额的总值。近一两年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黑色星期五”也变得越来越早、越来越长,今年不仅有提前两个月即开始“在线黑色星期五”的商家,更有许多商家打破了“感恩节不营业”的惯例,将实体门店的“黑色”提前到星期四即开始。

最青睐“黑色星期五”的美国消费群体是什么人?

尼尔森的统计显示,是被称为“非洲裔”的美国黑人。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总数约4300万的非洲裔美国人当前的年购买力约为1万亿美元,平均每位非洲裔美国人每年购物156件,就人均年购买件数而言,是全美各族裔中数值最高的。

不仅如此,黑人的总体和人均购买力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尼尔森通过分析预测称,到2017年,非洲裔美国人的年购买力将升至1.3万亿美元,人均年购物数量将升至156件,这将是个令人惊叹的数据。

相关统计还显示,非洲裔美国人的购物特点十分鲜明,他们花在买报纸、看电视、网购美容产品等方面的钱高于美国任何其它族裔,这种对和媒体相关的“流购物”格外青睐的特点,让他们常常会对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跟风,且会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串联,形成可观且具有联动效应的集团购买力。

正因如此,尽管美国社会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族隔阂问题,但零售商家却从不敢怠慢消费欲望强烈、消费潜力可观的黑人群体,每年的“黑色星期五”更是对黑人社区“关照有加”。一些媒体报道称,不少有心的商家在为“黑色星期五”预热时,特意加大在黑人聚居社区的纸质打折信息单页投放量,这是因为相较于其它族裔,非洲裔美国人依赖送到自己家门口纸质单页,获取“黑色星期五”各商家打折信息的比例,总是会高出一大截。

“黑色星期五”和黑肤色的美国人,至少在购物这一层面上是“惺惺相惜”的“颜色同党”,这在近年来几乎成为一种惯例。

但今年的“黑色星期五”,这一约定俗成、相沿已久的惯例,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黑色星期五”这个“黑”,和非洲裔美国人的那个“黑”,罕见地出现了“同性相斥”的场景。

这一切都肇祸于8月9日,发生在美国圣路易斯市的一桩公案。在那一天,圣路易斯市郊弗格森镇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连开12枪,打死了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这一切又都被11月24日的一项裁决所激发——当天圣路易斯市当地陪审团裁定,因证据不足,将对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不予起诉”。

这项判决几乎立即点燃了非洲裔美国人和许多平权运动团体的怒火,自11月24日当天起,全美200多座城镇爆发了针对裁决的抗议示威,个别地方甚至引发了暴力冲突和骚乱。

在许多同情黑人社区的团体和人士看来,抗议示威一旦引发冲突或引致暴力、骚乱,只能与非洲裔美国人的初衷及其诉求背道而驰,正因如此,自裁决出台至今不过几天功夫,抗议者的口号已从最初的“无正义即无和平” (No Justice, No Peace)变成“举起手来不要拍” (Up. Don't Shoot),以凸显示威抗议的和平属性,而随着“两黑相逢”日子的到来,这一口号又演变为“无所作为与空口白话改变不了什么”( Doing Nothing with Saying Nothing. Changes Nothing)——他们倡导的“作为”,就是呼吁黑人抵制“黑色星期五”,由此又引申出另一句更有针对性的口号:“无正义即无利润”( No Justice, No Profits)

这一运动最初是在推特和Facebook等网络平台上发起,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响应和共鸣。支持这项活动的亲民权运动媒体《亚特兰大黑星》称,在他们看来,“黑色星期五”的最大受益者,是“对黑人的痛苦麻木不仁”的商家们,鉴于此,黑人和同情黑人的平权主义者必须用拒绝“黑色星期五”抢购的方式“发出响亮而明确的信息——我们已经受够了”,,在他们看来,惟如此,有些人才能懂得“黑人的生命比任何商业价值都更重要”。

一些支持并参与这项抵制活动的人士,如Starfish Media Group的CEO索莱达奥.奥布莱恩,和曾拍摄揭露警察暴行影片的导演瑞安考格勒等表示,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社会,表达不满诉求的方式大抵有三种——投票、抗议示威,“以及选择在怎样的美国公司花或不花自己的钱买东西”,“两黑相斥”的实质,就是通过在全年零售额最高的“黑色星期五”进行消费抵制,凸显非洲裔美国人在经济和商业领域上的影响力,从而让主流社会“不得不认真倾听他们以前所忽略掉的一些呼声”。

非洲裔美国人及其同情者的这一抵制“黑色星期五”呼吁,至少在提高自身影响力、促使更多人倾听自己诉求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一些艺术家、宗教界人士等在“黑色星期五”前后纷纷表态,对这些发起、参与抵制行动的人士表示理解,一些宗教界人士就表示,“在有些人因制度缺失丧失生命之际,不应该再有狂欢式购物”。

然而从经济、商业的角度看,这次“双黑相斥”的抵制,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力。

受到压力最大的沃尔玛(因为他们在弗格森当地就有一家门店)一度表示,会“慎重斟酌”是否在“黑色星期五”暂停原计划中的全天营业安排,但最终仍然一切如常,并未因抵制“黑色星期五”的声浪而放弃这个全年最重要的销售日,至于凯马特、Target等同样被“重点关照”的零售业巨头,则索性早早宣布“一切照常举行”,仿佛“抵制黑色星期五”的倡议根本就不存在一般。

正如一些冷眼旁观的国外经济类媒体,如澳大利亚的《国际工商时报》等所分析的,非洲裔美国人的年均购物数量固然居各族裔之首,但总销售额并非十分惊人,毕竟相较于其它族裔,黑人的平均收入是较低的,不仅低于白人,也低于许多其它有色人种,而失业率却两倍于平均水平。在贫困率方面,2013年美国的平均值为14.5%,而黑人则高达28%,同样差不多是平均值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抵制“黑色星期五”让商户少赚钱,来显示黑人社区的力量,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商家可以在这一天,从其它更有钱族裔消费者中,赚到更多的钱。

全美零售商联合会(NRF)和德勤咨询公司等表示,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呈现出复杂现象,一方面参与购物的消费者有所回升,另一方面,呼吁抵制“黑色星期五”的网络调查,又得到较往年更多的响应。但这些支持抵制、限制“黑色星期五”的声音,却未必都是支持非洲裔美国人诉求的,他们中许多人只不过反感“黑色星期五”闹哄哄的购物场面,和凌晨开门营业及大抢购对左邻右舍居民的骚扰,或认为感恩节应该合家团聚享受美食,并感谢自己拥有的一切,而不是忙着推销和抢购,真正因为“无正义即无利润”的呼吁而对“黑色星期五”说“不”的,恐怕仅占其中不多的一部分。

更关键的是,黑人社区本身的态度也并不那么统一。

正如一些非洲裔美国人所抱怨的,在网上或媒体上发起抵制“黑色星期五”的团体和个人,许多都是家境殷实、不必为衣食住行精打细算到锱铢必较的中产或中产以上人士,他们可以不在乎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00美元还是75美元,但本就在各族裔中贫困率名列前茅的大多数普通非洲裔美国人,为了家庭和生计却不得不在乎,“黑色星期五”是折扣最多、打折产品覆盖面最广的一天,许多贫困的非洲裔美国人一年到头就盼着这一天到来,好用尽可能少的钱,去选购尽可能多的必需品,尤其那些平日想卖却买不起或不舍得买的大宗耐用消费品,倘“为了让人听见自己的声音”而亏待了自己的钱袋,由此产生的实际损失,又有谁会补偿、甚或记住?

如今“黑色星期五”业已过去,“抵制黑色星期五”的黑人平权运动,也在波澜不兴中成了明日黄花,即便在政治上,这次运动也没能达到如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汉普顿路领导委员会”(Hampton Roads Leadership Council)的卡洛斯.霍华德等倡议者所期望的,让此次抵制达到当年黑人抵制搭乘公交车以抗议公交车实行种族隔离,以及马丁路德金组织孟菲斯环卫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等类似“经济抗议”的效果:毕竟,相对于黑人购买力这根“撬棒”而言,“黑色星期五”这块岩石,的确太重了一些。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