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枫华絮语第十一期:心灵的话题

 

青: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青溪。

陶:大家好我是陶短房。

青:枫华絮语节目又和大家见面了。短房,我最近听人唱一首歌很好听。(陶:哪首歌?)叫《祝福》。

陶:是张学友的还是叶倩文的?

青:都不是,是一首教会的赞美诗歌。对了短房,这么多年不见,你好像还是不太讲究穿着啊,衣服都挺朴素的。

陶:我觉得吧,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美。

青:你这口头禅听众朋友们怕是都听腻了吧——不过短房说的其实也对,人不是动物,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不但有物质方面的要求需要满足,精神,或者短房说的心灵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陶:尤其是移民的朋友们,环境变了,社会地位也变了,以前的人际关系全部推倒重来,从家门外到家门里,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定位,这种情况下,人对心灵充实、慰藉的渴望,就会比在国内时显得更迫切些,或者说,心灵方面会更饥渴。

青:正所谓有需要就会有追求,到加拿大这边的华人会寻找一些心灵方面的归宿和寄托。对了短房,你去过教会么?

陶:去过,来这边的华人移民朋友,怕是没几个没去过教会的吧,我觉得你问“你去过哪个教会”会更贴切些。

青:没错,加拿大教会啊教堂啊真是随处可见,像我们居住的地方,想在家门口找到一个绝非难事,开车5-10分钟的路上往往能看见好几个教会。

陶:“看见”的说法也不一定准,因为加拿大的教会教堂并不像中国的那样“特征明显”,国内朋友印象中的那种竖着大十字架、有哥特式尖顶的教堂当然也有,但不多,这边更多的教会不仔细分辨是不大看得出的,许多也不叫“教堂”,而是叫“会所”什么的。

青:是啊,有些教会聚会场所就是借用了普通的办公楼,社区文化中心之类的场地,跟非宗教的一些文化单位啊民间机构啊在一幢楼里,不是知根知底,找都不一定那么好找呢。哎短房,加拿大国歌你一定很熟吧?英语版的加拿大国歌里提到“神佑”(God keep our land),法语版的呢?有朋友说提到了十字架。

陶:加拿大国歌“oh Canada”最初是法语歌曲,英法语版歌词有不同,法语歌词的确提到了十字架(青:哪句呢?陶唱:Car ton bras sait porter l'épée,Il sait porter la croix)。你看啊,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信奉原始宗教的原住民,但所谓“主流社会”,或者说加拿大立国的基础,是法裔和英裔的联合,他们都信耶稣,所以两个版本的加拿大国歌里才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青:不过别误会啊,加拿大是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各种宗教文化都受到尊重和保护,并不是只有信耶稣的公民和居民才会感到自己的心灵和信仰受到重视,我们都知道加拿大是移民国家,移民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带来的信仰和宗教,当然也是五花八门的。

陶:是啊,如果开车在大温几个城市间的高速路上跑一跑,就能发现许多不同的信仰设施,从大的方面分,有基督教系统的,像说英语和说法语的加拿大人,他们都信耶稣,但前者大多信奉基督教(青:也有学者管他叫“新教”),后者大多信罗马天主教,此外还有信希腊东正教和科普特基督教的。

青:非基督教系统的宗教就更多了,像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甚至巴哈伊教和拜火教这样的罕见宗教,在大温也能找到合法的活动场所。别说这样的大宗教体系,一个信仰体系内也会有许多分支,就拿基督教来说,虽然圣经是同一本,但因为理解和解读不同,又分出很多派别,比较著名的有浸信会,长老会,兄弟会,宣道会等等,每个教会各有侧重,当然,他们都会说自己最接近“真理”,孰是孰非,就需要教友们自己去领悟了。

陶:所以啊,对于追求“心灵美”——我是说真正为了信仰去教会的朋友,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很重要了。

青:不过实话说啊,新移民到了加拿大这里,虽然去教会的很多,但并不一定都是为了信仰去的。

陶:但的确大多跟“心灵”问题有关。对了青溪,前不久英国《金融时报》一位熟悉的记者朋友采访我,问到这个问题,我跟他说,在这边去教会的华人其实有三种。

青:哪三种?

陶:信基督教的,传基督教的,练基督教的。

青:前两种很好理解,第一种是真的去信仰和追求的,第二种呢,这里的许多朋友一来就会碰上,有很多自称某个教会啊某个教派啊的人,上街拽的也有,在商场门口堵的也有,还有直接敲家门的,很热情很虔诚的样子(陶:更确切说是很“顽强”),一个劲要劝你信主,要拉你得救,可是你仔细问他圣经里的道理,当然有说的头头是道的,但也有人支支吾吾,半天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陶:——但就算支支吾吾那种,转过头还是继续顽强地要拉你得救。我太太说她有个同事,头一个礼拜六被一会说汉语的韩国人这么拉去,礼拜日受洗,礼拜一就精神抖擞出来“救人”了。

青:这就是“传基督教”的,那么“练基督教”的呢?

陶:什么东西到了“练”的地步都有些那个了,比如练气功啊,练摊儿啊,练广场舞啊……就不说他们了吧。其实很多华人移民刚刚进入教会时,对自己为什么进去,是考虑得不那么清楚的。

青:是啊,有些人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社交圈,有些是觉得教会里的人很亲切,在异国他乡的需要这种温暖和寄托的感觉,有些人是喜欢这种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氛围,还有些人就是初来乍到,工作学习什么的都没上正轨,跑教会来打发时间的。

陶:不是有句话么,叫“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日难”,哪怕是在国内发展很好的朋友,移民过来也会有很多苦闷,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青:是啊,像我们这些早一点的移民就更不用说了,出来的时候口袋里都是瘪瘪的,物质生活比较艰难,对新环境政策啊法律啊文化习惯啊什么的都有个适应过程,有些人租的房子条件也不算好,又没什么知心朋友和交谈对象,自己和孩子现在怎么办,将来又怎么办,这些念头有意无意这么在脑子里一转,精神压力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教会很容易成为我们心灵的一个归宿,也更容易亲近主、接受主。

陶:我太太是个无神论者,不过她也说,看见一些常去教会的朋友工作、收入状况也并不比自己更好,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更平和、更充实快乐一些,觉得挺神奇的。其实很多新移民一开始还弄不懂什么是信仰,或者自己信仰什么,就是为了在异国他乡,得到这种心灵上的平和、充实和快乐,才热衷于去教会,热衷于在教会里费时费力,去做各种各样的服事的。

青:真的是这样,就拿我当年初来乍到加拿大的时候来说吧,那时候我们拖家带口的,又要上学又要打工,忙的时候还好,等到闲下来,总不免有些苦闷,要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担忧,那时候我就发现很多信主的人,和我们处在同一个环境里,每天也打同样的工,物质上也不比我们更富裕,但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心真的很平安喜乐。

陶:这就是我开玩笑说的“心灵富”吧?

青:短房你没听圣徒们传福音时不是常说:人的尽头是是神的起头吗?人在无依无靠的时候更容易去亲近、接受信仰。这或许就是新移民过来很多都会去教会,而且很多人会逐渐把这当成生活中很重要一部分的缘故吧。

陶:当然,除了“心灵美”,教会里也还有心灵之外的帮助,对新移民来说也是很有用的。

青:我就认识一对台湾来的基督徒夫妇,他们帮助新移民接机、安家,不收分文,有时还免费接待暂时找不到住处的人。

陶:就是让新移民免费住他们家里?

青:是啊,我知道有个四川来的女教授,带着即将读初一的大女儿、两岁的二女儿,肚子里怀着三女儿登录温哥华,老公也是教授,陪了几天就有事回国忙去了,母女三人(陶:其实是四个人),是啊,是三个半人人生地不熟,行动还不方便,多亏了那对台湾夫妇帮着找公寓,置办家具,后来还找来同一教会的姐妹轮流照顾月子、帮着照看孩子,这样一来二去的,那位新移民很快就也成了基督徒。

陶:移民容易亲近教会,和教会给移民提供不少雪中送炭的帮助有关。大家都知道加拿大是福利国家,对新移民也有许多关照,但很多人不清楚这里人口少,人工贵,很多公家的福利是不太足够,或者不太及时的,比如语言帮助,这边的ESL和LINC之类公家福利就一直在缩水,数量、质量、教课时间什么的都不太足够,很多教会就组织志愿者开设免费英文班,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尽快提高语言,了解加拿大文化,融入当地社会。

青:的确是这样,所以不少中国移民最早接触教会,就是从参加这类英文班开始的,你别说,教会在加拿大社会还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为新移民提供了很多即使切实的帮助。

陶:其实有些人和机构,在加拿大、在北美社会的角色和作用,是国内的朋友意想不到的,你比如说签名和介绍信吧,北美有三种人的签名和介绍信特别有分量,一是所在选区的议员,二是你的家庭医生,

青:三就是你所在教会的执事了,在北美,很多地方都需要这种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签名和介绍信。

陶:没错——对了青溪,节目一开始你不是提到教会的诗歌么?能唱两句给大家听听么?

青:你要我在听众朋友们跟前出丑啊?

陶:我这不给你个顺便秀一下歌喉的机会么。

青:大家愿意忍的话,我就勉为其难唱几句,请大家硬着头皮听吧

陶:也请大家还是体会一下歌词和歌词中的道理吧

青:(唱几句),这只是片段,歌词都出自《新约.哥林多后书》,很多这类诗歌都选自新旧约全书的章句——哎,我光顾唱得高兴,这节目时间又差不多了吧?

陶:没能听完青溪唱整首歌的确有些遗憾,不过时间是真不早了。

青:嗯,拉拉杂杂又聊了那么多,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听众朋友们,感谢凤凰花,下期节目再见。

陶:谢谢大家,下期枫华絮语再见。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