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加拿大华裔的政治捐款

 

在加拿大,个人政治捐款是合法的,甚至是“更加合法”的(因为工会、企业等团体政治捐款有许多限制),但只能捐给政党,不能指定捐给个人。

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分为联邦、省(区)、市镇三级政府和议会。和许多国家不同的是,加拿大的政党体制非常独特,每个政党只能注册并参加单一级别的选举和其它政治活动,比如“联邦自由党”就只能参加联邦选举,不能参加省选、市选,反之“省自由党”就只能参加省选,不能参加联邦选举。因此个人政治捐款也需要分别捐,捐给“省自由党”的钱,“联邦自由党”是分文也收不到的。

去年加拿大联邦政府改革了联邦选举法,原本个人政治捐款上限是1200加元/年,改革后提高到1500加元/年,但工会和企业禁止像联邦、省级政党捐款;省、市两级的规定则因地而异,一般而言省、市两级个人政治捐款上限更高(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年最高限额只有单次最高限额),有些地方还允许企业捐款,如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市长候选人每年从每个捐款个人处接受的最大捐款限额为2500加元,市议员和学部委员则是750加元。为了鼓励个人政治捐款,加拿大还规定,个人政治捐款可以抵税,第一个400加元抵税额高达75%,但最多每人抵税不超过625加元/年。

传统上加拿大华人的平均收入状况在少数族裔中属于比较好的,但他们给人的印象,是更关心自己的生计、工作、买卖,而对政治不愿过多关注,因此华人在政治捐款方面手笔也相对较小——至少和慈善捐款比是很寒酸的。

加拿大是慈善大国,普通人在慈善捐款方面的慷慨举世闻名,在这方面,加拿大华裔和其他族裔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政治捐款方面,华裔的“小气”程度,在加拿大三级政坛都是“有口皆碑”的。

尽管如此,正所谓“江河不捐细流,泰山不捐霄壤”,政党和政治家也不会放过任何募捐的机会,煞费苦心地争取华人社区政治捐款。他们在华人社区吸收募捐的办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媒体和网络广告。主要政党都会在媒体、网络上不厌其烦打广告争取募捐,因此一些华文媒体上也会出现“洋政治家”的名字和身影。在加拿大华人较多的选区,即便毫无华裔血统的政治家往往也会起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如温哥华市长罗品信是白人,前卑诗省长杜新志是印度裔等,其目的之一,就是便于在华人社区募捐。

——募捐信。如果某些华人主动或凑巧参加过某些政党、政治家的活动,并留下电子邮箱,就可能定期收到以政党或个人名义发来的劝捐邮件。笔者参加过卑诗省新民主党的一次活动(实际上参加的是当地中文媒体活动,但那次活动是和该党合办的),此后每周都能收到一份以上该党的劝募信。

——赶场走街。碰上一些特定契机(如选举期间、各种华人活动节庆等),政党、政客也会密集扎堆赶场,不厌其烦,不辞辛苦,在现场赠送小礼物,散发各种资料,登台演说 、互动,目的无非为多拉选票、募捐。此刻正逢春节前,是华人社区、社团活动集中的季节,各路政治大军也抖擞精神,四处出击,有的人一天能赶几个场子。由于政党、政治家太忙,往往迟到,且他们又太殷勤自我“推销”,常喧宾夺主,或把好端端的活动弄得很晚才开始、结束,因此有时候效果并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政治家、政党和美国不同,他们募捐的方法很多时候并非直接“推销”,而是劝人入党,因为加拿大三级政党都收党费,而党费是政党、政治家的重要经费来源。不过政党从党费中提取支出有比例限制,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顺便说一句,省、市镇两级,许多地方是允许不持有加拿大国籍、但持有枫叶卡(永久居民)的外国移民享有选举权(但不享有被选举权)的,因此省、市两级政党、政治家常常不厌其烦地劝尚未入籍的华裔移民参加他们的党,给他们捐款。

传统上华人重商,因此偏商的联邦自由党和各省自由党更受华人青睐,不过近些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其它政党也开始注重吸收华裔候选人和党员,也因此拉到不少华裔的政治捐款。随着华裔日渐关心政治,华裔政治捐款数量也在增加。

不过加拿大华裔“看人头不看党”的政治参与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不少华裔政治捐款者是看哪个政治家“脸熟”就捐款给该政治家所属政党,而对该政党的路线、纲领和倾向却并不那么关心。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