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纸牌屋何以三而不竭

 

3月2日,盗版追踪企业Excipio发布了刚于2月27日上线的《纸牌屋》第三季相关数据,数据显示,这部热门在线美剧剧集第三季上线后24小时内被非法下载681889次,较第二季同比高出112.5%,如果计算通过VPN的下载量则比例更高。

一些知情者称,在这些非法下载者中中国大陆剧迷“贡献”最大,对于Netflix来说这样的统计结果可谓喜忧参半,甚至喜大于忧,因为这家纯流媒体视频提供商固然是靠8.99美元的月租费盈利,非法下载等于“偷钱”,但正如许多评论者所指出的,高盗载率表明其节目的受欢迎度,更可进一步打响这家菜鸟公司的口碑,这对于才推出《纸牌屋》这第一个正式商业剧集的菜鸟公司而言,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俗话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虽然第二季的《纸牌屋》仍是市场热门剧集,开播之初延续了第一季的一系列轰动,但在北美和许多地方,剧迷们的热度已有些难以为继,或换言之,不少人已经在依赖第一季延续的惯性在追,被剧集吸附的眼球和奖项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靠惯性维持着。考虑到《纸牌屋》原本是BBC老牌英剧的“套改”产品,第三季的“惯性”能延续多少,本应大有疑问,但从目前来看,至少在中国,其热度仍方兴未艾。

那么何以如此?

如果说,当初《纸牌屋》在美国市场的成功,一靠其“英国血统”的新鲜感,让看腻了美式肥皂剧的北美观众耳目一新,二靠奥巴马“第二季”开始后美国政坛府院之争和各种“活报剧”,让《纸牌屋》这类“政治宫斗剧”容易在社会上产生共鸣,那么如今政治宫斗对美国人而言已有些看腻,许多人正坐等“瘸腿季”的奥巴马熬完最后一年多好“换剧集”,而“英国血统”所引发的新鲜感也所剩无几。但在遥远的中国,“政治宫斗剧”仍是社会、尤其有条件和闲暇追美剧群体热衷围观和议论的话题,既然土壤犹存,那么依附于土壤所产生的共鸣感,自然会持续下去。

《纸牌屋》是为数不多、大陆曾获得正式同步版权的在播热门美剧,这培养了一大批国内追剧者。众所周知,中国观众并没有普遍养成付费看剧的习惯,而是依靠搜狐埋单才合法获得追剧的享受。如今情况生变,这些“不花钱的合法观众”驾轻就熟地走上盗载之路,一下占据非法下载者的大半壁江山也便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即便撇开习惯问题不谈,在中国当今特殊环境下,想当一名《纸牌屋》的付费合法观众,恐怕还不如盗链方便。从某种意义上,中国观众的热度被“不花钱合法追剧”的暂时此路不通给放大了。

一些国内论者认为,《纸牌屋》对美国“政治宫斗”的真实还原,让看腻了“横店抗日”之类“假戏”的中国观众趋之若鹜,这话恐怕最多说对了一半——的确许多中国追剧者的追剧理由如上所述,但同样如上所述,《纸牌屋》毕竟是艺术创作,且是英国舶来品的美国翻版,对所谓“美国宫斗”的场景还原也只能是“细节真实”和框架虚拟的组合,习惯了美国政治生活常态的北美人感兴趣有之,看热闹有之,认为“这就是真实”者怕不会很多。而对于中国追剧者而言,陌生而神秘的美国“政治宫斗”本就够刺激的了,再“脑补代入”一些“本地情节”,就更暗合了中国自古相传的“借古讽今”、“借外讽内”惯性思维,自然更增加了追剧的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基于对美国政治生活不熟悉、不了解,而产生的距离感、误会感,让《纸牌屋》第三季这根“甘蔗尾巴”在中国大陆被津津有味地嚼着,许多因“真实感”而追者,其追求的“真实”实不过“脑补真实”——不过这何足怪?当年风靡世界的香港功夫片、吴宇森枪战片,反映的何尝是当时香港街头常态?一度在国际电影奖坛所向披靡的某些国产片反映的,又何尝是真实的中国社会场景?文化差异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品尝”所带来的流行,很多时候不过是“咕佬肉”之于北美中餐爱好者,或“加州牛肉面大王”之于十多年前之中国食客罢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