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拉美“后院”的左右逢源

 

5月19-26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先后访问拉美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四国。

许多媒体和观察家将李克强总理的此行视作“资源和投资之旅”,因为巴西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石、大豆供应国之一,智利和秘鲁则是中国铁矿、铜矿石的重要来源,而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期间前后炒热的、横跨安第斯山脉并连接太平洋-大西洋的“两洋铁路”等拟议中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更加引人关注。此次随同李克强总理出访的不仅有多位政府部长,还有120多名工商界代表,观察家们普遍认为,这将又是一次“拉美要钱、中国要矿”的例行公事,这种例行公事近年来已屡见不鲜。

当然也有观察家指出,自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累及对海外资源、矿产的需求,并进而因此将李克强总理的此次访问形容为“安抚之旅”,理由是自2009年起拉美各资源大国受惠于中国需求的增长,如今则因中国需求的下滑而感受到冲击和不安,需要通过诸如增加投资等手段加以安抚。

然而此次李克强总理的拉美之行并不包含另一些重要的资源和投资合作大户,如在接受中国贷款、投资累计数量上高居第一位的玻利维亚,和中国最重要农副产品来源国之一阿根廷,所访问的4国既有左翼执政的秘鲁、虽为左翼执政但政策灵活性较大的巴西,也有中左执政的智利和长期由中右政党掌权的哥伦比亚,和以往类似“资源、投资之旅”相比,显然有不小的反差。

上述四国的共同特点,不仅是资源丰富,和中国近年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而且都是拉美各国中战略地位较高、投资环境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巴西近年来虽遭遇增长瓶颈,却是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工业门类最齐全、近年来势头较好的新兴大国;智利自皮诺切特时代起虽政治风云多变,但经济始终保持稳定、繁荣,且治理水平、投资环境都是拉美最好的;秘鲁不仅是资源大国,也是印加故地和拉美政坛举足轻重的砝码;哥伦比亚则是美国在南美大陆最重要的伙伴和最忠实的盟友,经济虽存在“毒素”,规模和基础却在拉美名列前茅。随着中国和拉美经济合作关系进入深化阶段,双方都在寻求更可持续、更高效的合作方式,日前拉美开发银行(LADB)负责人加西亚(Enrique Garcia)就表示,仅仅基于原材料贸易的拉美-中国经贸关系必须被“更加对称的贸易模式”所取代,而中方也曾多次表示,要注重对拉美投资的效率和安全性,一些观察家也注意到,近期中国在拉美的投资趋于理性、稳健,此次李克强总理拉美行的行程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趋势,人们固需观察、重视即将签署的一系列“大单”和可能公布的重大合作投资项目,但更应关注其背后的变化轨迹。

近日在拉美最轰动的消息,莫过于美国-古巴关系在美国推动下的戏剧性改善,和法国总统奥朗德抢先访问古巴。美国奥巴马政府从第一任期的“放弃门罗主义”到如今借和古巴“握手”取悦拉美各国,表明美国迫于时势,正力图摒弃旧窠臼,创造性地巩固自己在“后院”的存在,而欧洲的跃跃欲试,则表明希望抢入“后院”的大有人在,远非仅有一个中国。

而另一个不为广泛关注、却意义重大的现象,则是曾“财大气粗”,在拉美广撒金钱的委内瑞拉开始“收缩”。对于拉美许多国家而言,委内瑞拉的“退”意味着它们今后将不得不左右逢源,寻求投资、援助和贸易对象的多元化。

美国仍是许多拉美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且美国消费市场巨大,拉美各国新兴的制造业出口市场对其多有仰赖。但美国产业已经历多次升级,对资源、原材料需求难以提高,且由美国主导的金融机构在投资拉美基础设施等长线项目上意兴阑珊,投资、贷款附加条件苛刻,令急需这方面投资的拉美各国难以满意(仅巴西一国就有1/3的既有铁路线至少有60年历史);欧洲在投资等方面较美国灵活,但资源类需求同样不足,且自身经济复苏尚待确认。与之相比,中国在投资、基建等领域更“对胃口”,但很难像一部分拉美政要、经济学家和学者所希望的,在进口大量原材料之余,也更多购买拉美的工业制成品。

正因如此,拉美这个昔日美国的“后院”势必在中、美、欧乃至风光不再的委内瑞拉间左右逢源,以期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只剩一年多任期且已“瘸腿”的奥巴马,在剩余任期内迫于现实,可能体现出“政治上大胆、投资上保守”的拉美政策新特点。作为拉美市场的后来者,中国已在短短几年内成为“角色”,仅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的四国中,就有巴西、智利和秘鲁三国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秘鲁以中国为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如何在这“八面来风”和东道主们的左右逢源中审时度势,寻求一条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合作道路,将成为关键性的课题。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