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罗兴亚人:谁的弃儿

 

5月6日,联合国难民署发表声明,对几天前在泰国南部人口偷渡营地发现几十具罗兴亚人偷渡者尸体表示严重关注。在此前后,“罗兴亚人难民潮”也成为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媒体热议的中心。

 

罗兴亚人难民潮

 

引发全世界关注的罗兴亚人难民潮,究竟到了怎样严重的地步?

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移民组织(IOM)的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从缅甸、孟加拉国两国出发成为国际难民的罗兴亚人总数估计达到2.5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近一番。

这些罗兴亚人偷渡主要循海、陆两条路线,海路直接或间接从缅甸、孟加拉国乘船出境,目的地是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或任何愿意接纳他们(不论合法或非法身份)的国家,陆路则由缅甸东南部克拉地峡上的德林达依省偷越缅泰边境,进入泰国南四府(宋卡、也拉、北大年、那拉提瓦)地区,再由那里向南进入马来西亚。还有些难民走的是折衷路线,即先从海上逃到泰国南四府,再从陆路偷渡去马来西亚。

历史上罗兴亚难民大多选择较为安全的陆路,因为泰国南四府是泰国的穆斯林地区,且治安一向混乱,而穆斯林占多数且经济较发达、社会较安定的马来西亚,则一直是许多罗兴亚人心目中的“乐园”。即便走海路的难民也常常把南四府当作中转站,或从孟加拉湾海路抵达这里然后循陆路偷渡马来西亚,或再根据“蛇头”的安排,搭乘“大船”偷渡到其它目的地。

但近年来泰国政府、警方和军方开始加强对“蛇头”的打击力度,边界管控明显加强,南四府这个至关重要的罗兴亚难民中转地,许多“蛇头”和偷渡网络遭到查处,这给漂泊中的罗兴亚人带来了更多的灾难,文章开始提到的那几十具罗兴亚人难民尸体,就是循水、陆路偷渡入泰国等候中转,却遭到“蛇头”虐待的不幸者,有目击者称,他们中许多人的确死于殴打和饥饿。

死者已矣,仍然活着且漂泊在海上的罗兴亚人却需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没有国家愿意接收他们。

印尼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日前该国海军明确表示,将驱逐非法进入本国水域的罗兴亚人船民,不允许他们登岸;马来西亚虽未明确这样表态,但已有报道称他们事实上打算甚至正在这样做,有报道称,马来西亚执法船在对待罗兴亚难民船时遵循“只搭救可能沉船遇险者”的“潜规则”。

一些国际组织称,如今栖身难民船、挣扎波涛之际的罗兴亚人达数千甚至数万,他们的人数无从统计,许多人已在海上渡过数周甚至数月之久,不少船只有过被多国执法船驱逐或拒之门外的经历。

 

事出有因

 

罗兴亚人是公元7-8世纪起在孟加拉形成的,系阿拉伯、波斯商人和印度、缅甸各族居民不断融合而成的混血民族,信奉伊斯兰教。19世纪,大批罗兴亚人因饥荒、战乱等原因从孟加拉移居今缅甸若开邦阿拉干地区的貌夺布帝洞地区。在当时,缅甸和孟加拉同属英属印度殖民地,这种人口迁徙属“境内移动”,在法律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和障碍。

但到了上世纪20-30年代,由于罗兴亚人越来越多进入缅甸,且生育率明显高过当地信奉佛教的缅族等各民族,矛盾变得十分尖锐,一些激进佛教徒将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归咎于“印度人(当时对罗兴亚人的称呼)抢走了属于我们的东西”,不断发起排斥穆斯林、尤其罗兴亚人的暴力活动,其高潮便是1938年7月的缅甸教派大冲突,当时共导致1227人死亡,113座清真寺被毁。二战期间缅族民族主义者一度试图依靠日本人驱逐英国殖民者,而部分罗兴亚人则站在英国一方,试图借此驱逐缅族,夺取他们的土地和财富。二战结束后缅甸独立,独立之初罗兴亚人曾力图阻止缅族人返回若开邦,双方积怨更甚。

吴努时代,佛教被定为缅甸国教,只占总人口比例不到10%的穆斯林被分为四类(罗兴亚人、缅族穆斯林、印度穆斯林和印缅混血穆斯林),人口最多的罗兴亚人地位最低。1978年,缅甸激进佛教组织在当时军政府的默许下,曾发动针对罗兴亚人的暴力行动。

1982年,缅甸军政府推出《缅甸公民法案》,规定只有缅族和其它被证明1823年第一次英缅战争前就定居在缅甸的其它族裔才能享有“完全公民”(full citizens)待遇,1823年以后来缅但出生于缅甸的则只能算“非完全公民”(associate citizens),出生于国外但移民后入籍的则为“归化公民”(naturalized citizens),其权利逐级降低,而罗兴亚人甚至连“归化公民”都不如,他们没有国际,甚至不被承认为一个民族,在缅甸官方文件中被称作“孟加拉人”。军政府时期对罗兴亚人严厉打压,制造了20万以上难民,但由于政府的高压措施,教派间的冲突被勉强压抑,很少发生大规模暴力事件。

2010年缅甸当局实行改革,在引入普选时向罗兴亚人等不被承认的民族居民发放“白卡”,算是勉强承认其合法居民的身份,此后在当局推动下,缅甸国会通过法令,允许“白卡族”获得选举权(但没有被选举权)。

在当时“白卡改革”得到政府、反对派和许多政治团体的支持,但2012年起的一系列教派冲突导致形势急转直下。

2012年3月28日夜,3名罗兴亚人抢劫并奸杀一名若开邦缅族妇女,导致族裔间冲突加剧,尽管警方逮捕了嫌疑人,但当年6月3日一群佛教激进分子却以此为由袭击当地一辆公交车并杀死10名罗兴亚人,双方随即展开“以血还血”的循环报复,导致180人死亡,逾10万罗兴亚人沦为难民;2013年3月20日,缅甸密拉铁市一间穆斯林金店爆发佛教顾客和罗兴亚人店主间争执,闻讯而来的佛教激进分子捣毁了金店和附近的罗兴亚人店铺,当晚罗兴亚人激进分子杀死一名僧侣作为报复,结果再度引发循环暴力,这次席卷缅甸腹地的教派冲突导致43人死亡,逾1300间房屋被毁,1.2万人沦为难民。

这仅是教派冲突中最激烈暴力、伤亡最惨烈的两起,规模较小的教派冲突则频繁发生。

 

谁的弃儿?

 

缅甸政府在2012年后愈演愈烈的教派冲突中表现软弱,引来许多质疑。但吴登盛当局也是有苦说不出。

因为此前军政府的高压政治引发国际间广泛批评,并导致缅甸长期被孤立和制裁,吴登盛上台后努力推动改革,希望借此改变执政形象,争取打破国际孤立,获得更多投资和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不敢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弹压双方的激进言行。

以昂山素季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等反对派在罗兴亚人问题上也长期保持低调和缄默,因为他们需要争取占全国人口70-80%的缅族,和90%以上的佛教徒选票,而“969运动”等佛教僧侣激进团体,更曾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今年10月缅甸将进行立法选举,一心借选举上台的民盟当然不敢轻易去做被当地政论家形容为“宛如政治自杀”的事——要知道反对派也有派系之争,被扣上顶“穆斯林支持者”的帽子,在这样一个佛教徒占绝对多数的国家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仅如此,近年来“969”等佛教僧侣团体不断发起政治抗争,由于佛教和僧侣在缅甸社会的特殊地位,不论政府或反对派都不敢轻易批评他们,国际间也有许多对这些僧侣组织的同情之声,原本2012年推行“白卡”时,曾表示“3年为限”更换正式身份证,但今年2月11日,缅甸僧侣在著名僧侣活动家威拉图率领下发动“反白卡投票权”示威,迫使政府和议会取消成命,如此一来,本就是“四等非公民”的罗兴亚人不但换不成身份证,甚至连“白卡”都自3月底起过期失效了。

在这种情况下,危机感日益强烈的罗兴亚人开始大量加入难民行列,据称过去3年逃离缅甸的罗兴亚人逾12万,而2012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当时缅甸罗兴亚人总数不过80多万。

然而罗兴亚人并非仅仅是缅甸的弃儿。

首先,缅甸罗兴亚人的故乡——孟加拉国拒绝接受他们。孟加拉国人口压力沉重,境内不时发生土地、资源争夺冲突,当然不愿这些罗兴亚人来“添乱”。

其次,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等出于各种原因也不愿接手这个“烫山芋”:泰国的南四府地区本就有严重的教派冲突,当局怀疑罗兴亚人卷入其中;菲律宾南部和印尼多地也有大同小异的问题,他们也不愿“引火烧身”。

原本是罗兴亚人“乐园”的马来西亚如今也渐渐变得不那么“慷慨”:这个国家非法外劳人数已逾450万,超过本地第二大民族——华人总人口,其中许多都是罗兴亚人,尽管在联合国难民署登记的、居住在马来西亚的罗兴亚人难民有4万左右,但近几个月就涌入至少1.8万,且至少仍有4、5万难民未曾登记,对此马来西亚感到不胜负荷,国内不满的声音也在增加。

 

现状和出路

 

去年11月和12月底,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联大相继通过决议,呼吁缅甸政府给予罗兴亚人公民权,今年难民被“踢皮球”事件曝光后,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和重要国际传媒先后发表声明,要求缅甸政府放弃歧视性政策,并认为惟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罗兴亚人问题。

这种思路从原则上讲无疑是正确的,但如前所述,缅甸教派冲突事出有因,且罗兴亚人的遭遇并非仅系政府迫害所致,佛教激进团体的民粹运动,罗兴亚人自身的“以血还血”都是重要原因,在目前的选举氛围里服用给予罗兴亚人公民权的“猛药”,或许反倒会激起缅甸佛教民粹组织的愤怒,并在短期内造成更严重的教派暴力后果。

国际社会的另一个呼吁,是希望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网开一面”,这在原则上当然也是正确的,但如前所述,上述国家各有各的难言之隐,这些顾虑固然不应违背人道原则,却也并非没有道理,仅仅施压而不提供足以帮难民接纳国分忧的帮助,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目前究竟有多少罗兴亚人处于流离失所中?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称至少有300人死于饥饿、脱水或毒打,在海上被“踢皮球”的船民则在6000-20000之间,栖身于缅甸境内难民营的则据说有至少14万人。相关国家打击“蛇头”的行动取得一定效果,但也产生了意外的副作用——因为不再有利可图,“蛇头”开始抛弃这些偷渡到半途的罗兴亚人难民,并任其自生自灭,有分析称,前文提及、那些死于泰国的罗兴亚人,就很可能是被“蛇头”抛弃的。

在最“慷慨”的马来西亚,4万在联合国难民署登记的罗兴亚人难民暂时不会被驱逐,但大马并非《联合国难民公约》签署国,这些难民既不能合法工作,也不能让子女上学——哪怕出生在当地的孩子也不例外。

一些组织试图让罗兴亚难民在其它愿意接纳的国家得到重新安置,但这项工作同样是缓慢的——活动人士估计,截止目前,成功获得这种异地安置的难民只有约1000人。

近日,东盟各国将在泰国举行会议,专门讨论罗兴亚人难民问题,或许此举能多少改善一下罗兴亚难民的处境,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仅凭一国、甚至东盟各国自身的努力,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罗兴亚人这些无国籍“弃儿”的出路问题。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