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神龙架野人科考:找可以 别赌咒

据媒体报道,“神龙架野人考察研究会”日前宣布,将面向全球征集探险队员,以开展对神农架“野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并公开表示,有八成把握找到传说中的神龙架“野人”。

八成把握,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嫦娥探月计划如此周密,火箭和飞船是成熟科技,月亮更是46亿年以来一直就在那个位置上挂着,有关项目负责人都不忘时刻强调一声“有失败风险”,这“野人”从传说至今,还没半点算得上物证的东西证明确有其事,确有其“人”,这“八成”又从何说起?严格地说,科学界至今并未确认,“神龙架野人”这一物种的确存在,所谓“有八成把握”,岂不是偷换概念,变相抹去了“有没有野人”这个争议,而直接“快进”到“野人在哪里”的层面了?

正如许多人所熟知的,从1976年至今,仅中科院组织的神龙架“野人”科考,就达3次之多,尽管“神龙架野人考察研究会”某负责人声称“方法不恰当,程序不科学”,但毋庸讳言的是,从组织到人员配备,那已是当时中国相关学界所能做到的最高规格,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动员,各方各面的配合,即使今天也很难做到。如此规格的考察,慢说“野人”,就连“野人”脚印、毛发、粪便之类边缘证据,也没能带回来一丝半点,按照当年接触过的某科考队员所言,“除了挖掘出一种行道树(珙桐)外别无收获”,“神龙架野人考察研究会”某负责人据说当年也是中科院科考队的一员,对这些往事理应了如指掌,却给出了“八成把握”的凿凿誓言,并要求各界踊跃赞助“至少1000万以上”,这逻辑未免有些太匪夷所思了吧?

其实除了三次中科院的“国家队”级科考,民间或商业组织的“神龙架野人”考察也早已有过多次,如今正被一系列争议事件弄到焦头烂额的道长李一,当年也信誓旦旦地搞过“神龙架野人”探寻,据说也发过誓,可后来终究没有找到,一声不响地改行搞马戏团去了,“神龙架野人考察研究会”如今赌咒发誓,可曾想过如何善后?要知道,1000万元不是小数,“不拿国家一分钱”就意味着这些钱都是私人的,人家肯定要问一声“钱呢,野人呢”。

当然,指哪儿打哪儿不容易,打哪儿指哪儿恐怕还是很容易的,既然赌咒发誓“80%”,估计心里至少有90%、99%、甚至100%找到“野人”的谱儿,否则组织者怕是没这么大信心、没这么踏实当众打这样的保票,说实话,花上几年时间,拿上1000万资金,别说一个野人,就是一个野人家族,想让他们“被存在”,怕也是不难的,想当年日本不就这样出现整个一个世代的“旧石器人类文化遗迹”?那当事人至今仍声称“不是造假”,而司法当局已有明确定论的“镇坪华南虎”与之相比,已经是小儿科了。

更何况,“神龙架野人考察研究会”某负责人已或明或暗点出了“地方旅游开发”的金光大道,仅这一句话,就足以让某些地方部门或负责人血脉贲张,眼前绕的,做梦梦的,全是毛茸茸的野人了,在这种心态下,您随便拿根毛说是野人头发,拿块泥说成野人脚印,恐怕都有人随声附和,甚至加以佐证——不信您试试?

探索是人的自由,好奇心更是人皆有之,“神龙架野人考察研究会”要找“野人”那就找吧,倘花自己的钱没问题,花别人私人赞助的,只要不是坑蒙拐骗,而是愿打愿挨,那自然也随它去,不花公帑那就没问题——但有一条,找可以,别赌咒,更别说什么80%,或“不存在几率问题,而是确实存在”之类的话,因为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只要如此说,到时候准会给发现出一个来,究竟是啥,那就天晓得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