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欣克利角核电站:市场和市场以外的变数

 

728格林尼治时间深夜,英国首相府发布公告,宣布将不会按原定计划举行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电站签约仪式,而此时距早已万事俱备、安排好一切程序细节的萨默塞特海岸盛大签字仪式的主办,仅有不到24小时时间。

 

追溯一下历史

 

所谓“欣克利角C”,实际上包含两座法国设计的第三代EPR核反应堆,设计装机容量320万千瓦,一旦建成将满足英国用电量约7%

最初这个项目似乎很单纯,是一项局限于欧盟内部的合作计划:法国电力公司(EDF)作为核反应堆技术的提供方控股80%,英国CENTRICA公司控股20%。之所以要引进法国资金、技术,是因为英国自1995年起便不再建设新的核电站,缺乏发电效率更高、更环保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而法国则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核电大国,且由于福岛核电站后核能“污名化”影响,其市场前景大受挫折,也乐意在一海之隔的英伦三岛“博个好彩头”,为自己的第三代核反应堆在国际市场上打出更响的名头。

但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由于英国国内对核电前景争议分歧巨大,且资金捉襟见肘,2012年,CENTRECA知难而退,单方面宣布“拆伙”。这下把英、法两国政府都“晾了起来”。

EDF是法国政府控股比达85%的核电巨头,原本在“赌”英国市场时,内部就有相当大阻力,认为这个项目实在太大(当时预期总造价约160亿欧元),且存在相当大政策和市场不确定性,EDF犯不着“单身犯险”,但不论法国政府或英国时任卡梅伦(David Cameron)政府,抑或英国恢复核电的最积极推手、时任财相奥斯本(George Osborn),都绝不甘心这一项目就此流产。

在这种情况下,和中广核等中国核电企业有长期密切合作关系的EDF提出“引资”——引入中国资本参与投资和建设,填补CENTRICA公司退出的空白。

对法国政府而言,引入中资既可以稀释本国企业风险、促成这笔对法国核电产业和就业市场至关重要的大项目,又可取悦中国伙伴(EDF前亚洲分公司负责人埃尔维.马世诺曾直言,为确保法国电力工业部门的未来,“必须坚守亚洲、尤其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对法国核电企业而言实在太过重要了。

对于当时的英国政府而言,引入更多外国资本可以减少项目阻力和风险,更可让这个原本就受到许多争议和阻力的项目顺利推进,尽管同样会引发争议,但总体上还是划算的。不仅如此,当时卡梅伦和奥斯本都积极发展和中方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很显然,这样一个合作项目对促进这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方一直希望借海外合作,从国际第三代核电站市场上分一杯羹,搭上EDF这条“大船”,首次承接欧盟大单,其吸引力可想而知。EDF是在尼日尔核原料开发、中国核电站建设等领域密切合作的老搭档,又拥有世界领先的第三代核能技术,加上自己又只占“小头”,风险虽大,也仍在可控范畴。

正因如此,当201310月下旬,这一项目初步达成时,法国《世界报》才会给予乐观期许,并作出“三方都是赢家”的评价。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大心脏”还是“大白象”

 

首先,许多英国国内政治家、环保组织和批评者认为,“欣克利角C”根本不应上马,英国“不需要核能”。

在他们看来,核能存在巨大环保隐患,弄不好就是“第二个福岛”,且“欣克利角C”成本实在太过巨大,一旦实施,将耗尽英国纳税人几十年来积累的宝贵国家资金,从而令“欣克利角C”成为拖垮英国经济的“大白象”。

英国政府201310月下旬签订协议后,,欧盟委员会认为股份红利分配对私人投资者不公平,并因此展开调查,而在欧盟内部,奥地利、爱尔兰等成员国对英国发展核电站的计划表示不快,前者认为发展核电有悖于欧盟推动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既定政策,而后者则担心环境污染问题,因为欣克利距离爱尔兰海岸不远。

对此“核电站催生婆”奥斯本坚持己见,在他看来,英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能源,而近年来英国北海油气生产量逐年下滑,出于环保和减排目的,大批火电站和煤矿又计划关闭,倘若不发展“最成熟的清洁能源”核电,英国将缺少一颗“大心脏”,很难摆脱能源短缺威胁,而没有国际资本介入核电项目,一切又都是纸上谈兵。奥斯本和时任英国能源大臣埃德.戴维(Ed Davey)认为,促成“欣克利角C”会吸引中国及其它国际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从而为英国填补能源缺口赢取宝贵和急需的资金。

在一片争议中,项目的股权分配不断发生调整,最终落实在协议上的总造价变成了180亿英镑,除了EDF和中广核,又有中核集团和法国阿海珐作为小合作伙伴加入。2014108,欧盟批准了“欣克利角C”项目,欧盟竞争事务专员华金.阿尔穆尼亚在声明中表示,这项计划符合欧盟审核标准,欧盟“应予放行”。

但“大心脏”和“大白象”之争并未就此罢休。

EDF之所以不惜“割肉让利”,让中国伙伴分一杯羹,是因为其虽然技术先进,经验丰富,但负债累累,单独融资窗口关闭已久,尽管大股东法国政府态度积极,但许多私人小股东对于冒险押宝这样一个项目啧有烦言,从而令项目在股东大会迟迟不能通过(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最终通过日是726,也即英国政府“叫停”前一日)。项目初步敲定后,问题接踵而至,今年330日,EDF一位董事会成员暗示,“欣克利角C”不太可能在2025年如期并网发电,而“更可能是2027年”,1个多月后,EDF董事会又宣布项目总造价从180亿英镑上调至210亿英镑,溢价高达16%,且“并网交付期会拖延10年”——也就是说英国人要等到2035年、而非20252027年才能用上传说中“电费确保稳定在109欧元/兆瓦小时”的欣克利角核电。这一出尔反尔不仅坐实了“大白象”的指摘,也让穆迪直接把EDF公司评级展望调降为“负面”。

当时有消息称,奥斯本和其岳父、前能源大臣霍韦尔(David Howell)力图游说中国接受“B计划”,即一旦EDF撤单,中国企业将牵头在埃塞克斯郡的布拉德韦尔海滨另建一座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

对这个“B计划”,当时看好者寥寥,因为中国尚无独立在发达国家承建最新型核电站的纪录,且一旦计划变更,原本已通过一道道审批手续的EPR核电站设计方案就自动作废,重新闯一遍关口无疑是艰难风险备至的事。

然而谁也没想到,更大的危机出现在“6.22”后。

 

市场和市场以外

 

622,英国“脱欧”公投举行,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原本被认为“不可能成功”的脱欧居然在多数民意支持下闯关,卡梅伦引咎辞职,713,原任英国内政大臣特蕾莎.梅(Theresa May)匆匆继任,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首相。整整半个月后,“欣克利角C”在最后刹那被“叫停”。

对于这一幕,一些北美和亚洲传媒、分析家多数侧重从“非市场”角度去解读。如《纽约时报》82日刊文认为,特蕾莎.梅长期担任内政大臣,对安全问题十分敏感,且“一直警惕中国投资英国关键项目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当年就曾含蓄反对过华为对英国政府招标项目的投标和承接,因此此举表明“梅内阁将从根本上改变卡梅伦-奥斯本前内阁积极争取和中国间经贸金融合作的政策轨迹”。也有人认为梅对中方未“对等”向英资开放本国相关市场感到不满,因此用这种方式加以“将军”。

但英国大多数媒体和分析却显得较为理智。他们指出,对中国资本介入可能带来的安全隐含,英国国内实际上从2013年就开始反复争论,近期这种争论早已降温,且不仅中国,法国和英国间的关系更加微妙,当初甚至有“引入中国资本至少可以避免让法国人独家控制英国核电产业”的说法,梅并非“颠覆性”人物,而是保守党在卡梅伦意外提前“下课”后近乎一致遴选的继承人,曾长期担任影子大臣和内阁大臣,和卡梅伦、奥斯本关系密切,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尚未坐稳首相宝座(目前她只是在坐完卡梅伦剩下的任期)就断然推翻前任兼现盟友的既定重大政策。

这一派意见认为,“欣克利角C”被暂停,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范畴内,有造价不断提高、交付期延长、大股东EDF近况不佳,以及英国经济下滑明显、国际油价下跌,对核电需求不像当初那样迫切等因素;市场范畴外,则有“脱欧”后政治形势动荡,新内阁号召力和执行力不足,不敢再在这类“高危项目”上冒险等因素。“中国安全因素”当然也有,但似乎并非主要问题——更绝不是唯一的问题。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中国国内一些传媒、机构表现得怒不可遏,但最重要的当事人——中广核却在得悉事态当天发表声明,称对英方决定“尊重和理解”。

816,英国首相梅将一封致中国习近平主席的信函,委托当天赴中国访问的外交部负责亚太事务国务大臣阿罗克?沙马(Alok Sharma),强调“希望加强中英间经贸关系”,817,沙马在会晤中国外长王毅时探讨了两国“全球战略合作”和“构建未来经济关系”,沙马强调“加强两国关系有利于两国的繁荣”,他还计划在北京、深圳、广州广泛会见清洁能源专家、企业,讨论新能源技术、英政府繁荣基金资助项目和“新能源中资企业对英国的投资”。很显然,英国政府并不乐于看到“梅内阁打算脱离前内阁对华经贸关系发展轨迹”的传闻继续蔓延,尽管上述外交动作都只字不提“欣克利角C”,这个项目也的确仍前途未卜,但就目前看来,该项目的存废不至于从根本上影响中英近来发展迅速的金融、经贸投资合作关系,其最终是否得以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也仍然将由市场、而非市场以外的因素来决定。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