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心请从自己始

 

今天下午,在加拿大卑诗省素里市,笔者4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家,半路见人行道被施工车辆占据,就绕走快车道,边上行使的一辆轿车立即减慢速度在边上护送,车主更责怪跟在后面的孩子母亲“这样很危险”、“今后不能如此”。

有时候一句随口的关切,和细微处对自己的一点严格要求,就能避免一起悲惨的交通事故。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街头的两岁女童被两辆车先后3次碾压,7分钟内10多名路人对此不闻不问的一幕,倘当事的每辆车、每个人,都有素里市街头那位不知名车主的“从自己做起”,又何至于让两岁女童至今仍无法摆脱生命垂危的状况?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两岁女童在事发前已单独在车来车往的窄巷中行走多时,两边店铺林立,行人和往来车辆也不少,这些人中随便哪一位,如前面那位外国车主般提醒一句,关照一下,让女童走到安全地方,车祸隐患便能消弭于无形,后面的悲剧根本不会发生。然而,并没人这样做。

出事的道路并非主干道,且道路两侧杂物较多,人行道也被占据,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任何一个有公德心的人都该格外小心,低速缓行,并随时观察前方异状,从两辆车接连三次碾压的画面不难看出,两位车主并未做到这些,甚至也未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良好的道路安全环境,是从每一个人的自觉开始建立起的,女童的监护人对女童在车行道上单独行走疏于照料,往来车辆也对应该注意的交通细节满不在乎,可以说,在这种“人人不关心”的氛围下,交通悲剧的影子事实上一直在街头徘徊且挥之不散,没出事是偶然、侥幸,出事则是迟早的。

至于悲剧发生后的一切就更不忍多言了——或许有人会辩称“社会风气不好”、“怕被家属讹上”、“怕莫名其妙担责任”,且不说因为这些理由,就坐视一条两岁生命自生自灭,是否过于冷血和残忍,就算不敢去扶、去拉,不能打电话报个警、叫个急救,让女童早点得到救治么?

人们往往把社会的冷漠、人与人间的互不关心,把悲剧面前人们的无动于衷,归咎于社会风气的败坏,体制的缺失,以及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的负面作用,这些并非没有道理,但任何社会、任何风气,都是从一个个“我”开始构建的,倘若每个人面临类似情况时,都能首先要求“我”多一份热诚,多一点关心,那么即使社会风气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扭转,体制弊端不能因此得到根本改变,也仍然会让遗憾和悲剧少一点。

与此相反,倘若人人都习惯于只要求体制,不要求自身;只感叹他人之冷血,不反省自己之漠然,那么即便有朝一日,体制上的漏洞终于得到修正,在一颗颗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冷漠之心主导下,类似“10.13”佛山街头悲剧那样的一幕,是否真的会就此绝迹?

如果在目前情况下,尚无法要求别人、要求社会都关心起来,那么从自己开始,首先要求自己在碰到类似情况时多一份关心,是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做也许不能立即扭转什么,但至少可以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这样做的人多了,更可在不经意的点滴间,让整个社会的风气悄然改变。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