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AK原厂之殇:不许将军见太平

 

俄罗斯新闻网4月6日报道称,大名鼎鼎的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制造商——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军工厂宣布进入破产管理程序,区区8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7.2万元)的债务,就将这家大名鼎鼎的老牌军工厂逼到“改门牌”的地步。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大批昔日军工生产大户陷入绝境,如一度是红色帝国战斗机代名词的米格航空工业联合体,2009年被死敌苏霍伊吞并;大名鼎鼎的前苏联坦克摇篮——曾在二战中创造“T-34神话”的乌克兰马尔舍夫坦克工厂,去年也无可奈何地走上破产诉讼的不归路;俄罗斯亚洲地区最大军工造船联合体阿穆尔造船厂历经“死去活来”,于2009年被俄罗斯联邦政府重新购回纳入军工体系,算是捡了条性命,原私营企业主为这个昔日俄罗斯军工明珠开出的“赎身费”,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100美元……

这些军工厂陷入绝境的原因几乎如出一辙: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令这些冷战时代的庞然大物失去了最大、最稳定的客户,而颟顸的体制、只适合苏联军事机器却不适合多元化市场及客户需要的产品、僵化的市场理念,以及糟糕透顶的售后服务,让它们既吃不上“皇粮”,又吃不着“商品粮”,最终只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但伊热夫斯克和它的AK原本绝不该属于这一类:从1949年,第一支批生产型AK-47在这里下线起,AK就一直是苏联最“畅销”的“商品”:大半个世纪里,苏联军队装备了AK-47、AKM和AK-74三代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广袤国土上星罗棋布的军火库里,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储存了无数从未启用的崭新AK;大半个世纪里,AK系列几乎卷入了每一场重要或不重要的局部战争,从残酷的越南战场到令人窒息的中东,从绞肉机般的两伊战争前线到另类的利比亚冲突,从黑非洲反殖民独立战士到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士兵,从东躲西藏的拉登到阴魂不散的索马里海盗,AK或AK变种枪遍及全球上百个国家,使用者包括正规军、特种兵、游击队、恐怖分子和普通民间爱枪族,甚至还登上了莫桑比克的国旗、国徽。这是支公认最皮实、最简单、最容易上手和保养,能经受各种苛刻使用环境的好枪,哪怕一名文盲枪手,也能在很短时间掌握它,并学会简单的维护保养。很显然,尽管已过花甲之年,AK依然老当益壮,既不愁销路也不乏“粉丝”。那么,何以这一切,都无法保住AK的“摇篮”——伊热夫斯克军工厂?

AK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本人曾感慨,尽管将AK设计出来的是他,但让这一突击步枪系列传遍全球的,却是中国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东德人、匈牙利人……这些同样生产各种“山寨”AK的厂家生产了国际市场上90%的AK系列,AK的“父亲”和“摇篮”却没收到一分钱专利费。尽管和米格机、T系列坦克和俄罗斯战舰相比,AK更“亲民”,更适合市场需要,价格也更便宜,但它的优点也恰是它的软肋: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山寨”也变得更容易,即便第三世界国家的简陋兵工厂,也能凑合出“能打响”的AK,而那些较有能力的国外兵工厂,则可成批向市场倾斜质量稍差、但价格却低得多的“山寨货”。

军品是特殊商品,收取专利费原本就是个大难题;“山寨”AK的国家中,也包括以色列、南非等和前苏联并无多少关系的国家,专利费就更无从说起。由于AK热销,一些原本和AK原理不同的武器(如捷克的VZ-58步枪)也故意“装扮”成AK的模样鱼目混珠,卡拉什尼科夫和伊热夫斯克就更不知上哪儿说理去了。

比海外市场的有名无实更严酷的,是内需的萎缩。冷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了,俄罗斯军队规模一再萎缩,突击步枪的需求也一减再减、一拖再拖,AK最后一代大规模装备本国军队的制式步枪——AK-74如今也近不惑之年,取而代之的新突击步枪只闻楼梯响,不见枪下来,这才是伊热夫斯克无米下锅的症结关键。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言,区区80万卢布债务无足轻重,但2012年俄罗斯联邦国防采购框架中,竟没有下给伊热夫斯克的订单,正是这渺茫的未来,让庞然大物伊热夫斯克,被区区一根稻草所压垮。

并非俄罗斯联邦军队小气,或不想换掉那些老爷步枪。首先,俄罗斯国防建设耽误多年,欠账太多,有限的预算必须优先战略核武器、海空军等关系更大、落后更多的领域,突击步枪已非现代战争主角,AK虽老尚堪一战,加上换装数量庞大,只能留到最后;其次,冷战期间各型AK产量巨大,枪械、弹药至今仍有天量库存,消耗固需许多时日,淘汰则更暴殄天物。事实上,俄罗斯和许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为“清库”竞相倾销库存AK的“大甩卖”已搞了十多年,这些旧枪把AK在黑非洲的“水货价”打到每支30美元以下,令AK市场和伊热夫斯克的效益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一言以蔽之,冷战的结束,前苏联的解体,既瓦解了AK的内需市场,又冲击了AK的外销市场,令伊热夫斯克陷入如今的困境,太平总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不过伊热夫斯克和AK只是“死缓”,而未必一定会死:破产保护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遭到停产、查抄账务等命运,有利于资产重组,“AK摇篮”不过改头换面,AK系列的研发、生产仍将艰难前行,倘俄罗斯军备重整最终轮到轻武器领域,AK也未必不能像阿穆尔船厂或苏霍伊那样起死回生,再创辉煌。从这个意义上,AK比它的对手——尼科洛夫AN-94突击步枪幸运得多,这支一度被认为将结束卡拉什尼科夫时代并取而代之的步枪,还没真正走出摇篮,便已近乎无疾而终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