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埃及总统大选:艰难的第二轮选择

 

5月23-24日结束的埃及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初步结果颇有些爆冷感:如果说几乎所有人都预料到不会有人首轮过半,甚至,不少人也会猜中第一轮中与兄弟会候选人穆尔西一同进入第二轮选举的候选人是沙菲克,而非更为国际社会看好的穆萨但恐怕很少有人想到,沙菲克的得票率居然如此之高:路透社援引非官方结果显示,穆尔西第一轮得票率为26.4%,而沙菲克的得票率则达23%。

沙菲克是空军将领出身,和同样出身的穆巴拉克曾关系密切,在穆巴拉克时代出任过空军参谋长、空军司令、民航部长等要职,更在穆巴拉克辞职后出任过看守政府总理。他登记参选曾引发轩然大波,萨拉斯光明党等一些原教旨党派和若干自由派组织曾质疑其参选资格,他也的确曾被选举委员会一度取消参选资格,经起诉才恢复;穆尔西虽是兄弟会所属的党派——自由与正义党主席,却并非兄弟会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仅仅因为原定候选人阿尔沙特被取消参选资格才替补出场。可以说,埃及总统大选第一轮,出现了两名“疑问候选人”双双出线的少见场面。

穆尔西是兄弟会中少见的、拥有留美经历的高层人士,其在穆巴拉克时代就以合法身份公开活动,并担任议员11年之久,他的使命原本就是“统战”——通过展现兄弟会的合法斗争形象,打消埃及国内和国际社会对兄弟会的恐惧心理。而沙菲克则更多被认为是“军方的人”:他在最后一刻报名参选,候选人资格先被取消后被恢复,已被许多阴谋论者解读为“军方的苦肉计”,即先让沙菲克“陪绑”,再让他借尸还魂,从而达到清除真正眼中钉、肉中刺的目的。

穆尔西的出线再次证明了兄弟会强大的组织力,毕竟不是每个政党都有能力在最后关头换马的情况下,同样取得“杆位”;但不足3成的得票率表明,兄弟会“温和原教旨主义”竞选思路固然在国会层面顺风顺水,但在只有一个胜利者的总统选举中未必讨巧:“原教旨”三字仍足以让惧怕“大伊斯兰主义”者退避三舍,而“温和”二字又会得罪不少基本原教旨支持者。

而“非原教旨出线者”是带有更多穆巴拉克时代特点的沙菲克,而非更“清新自由”的穆萨,则揭示了一个并非很“讨人喜欢”的现实:那些不喜欢原教旨主义,仍希望埃及是个世俗国家的埃及选民,优先选择的是“稳定”,而非“自由”,尽管穆萨是自由派中最温和、最务实的一个,且同样具备丰富行政经营和交际手腕,但科普特基督徒、城市中产阶级和世俗主义者们还是觉得“问题候选人”沙菲克更可靠一些。

这样的第一轮结果自然给第二轮的选择出了个大难题——很快就会有人将之概括为“要原教旨主义,还是要回到穆巴拉克时代”。

当然这种概括并不科学:兄弟会近年来一直宣称坚持世俗政治,不搞教法治国,而沙菲克则同样强调自己和穆巴拉克已无关系,并指责兄弟会才是“革命成果的窃取者”。

对于兄弟会和穆尔西来说,如今的选择题并不好做:倘坚持“世俗”、“温和”,则可能既无法打消质疑者的心结,又冷落了原教旨基本盘,反之则可能加大军方、民众和国际社会的疑虑;沙菲克的日子同样未必好过:世俗派本身也有保守、自由派之分,第一轮投票前扔向自己的那些杂物,恐怕一半甚至一多半都是世俗派中激烈反军方、反穆巴拉克一派所投,他的参选都被许多人认定是军方操纵选举,和穆巴拉克势力死灰复燃的象征,出线后的麻烦只会更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军方究竟会“交权”到怎样的程度,又会在第二轮选举中施加多大影响力。穆尔西和沙菲克这对第一轮赢家之所以能成为赢家,实际上是军方关键时刻施加影响力使然,要知道自1952年法鲁克王朝被推翻,埃及实现共和后,连续4位前总统都是军人出身,接下来军方如何“出牌”,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