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月14日开始的、埃及过渡政府当局针对穆斯林兄弟会支持者示威聚集地的“清场”行动,已导致严重伤亡,仅截止目前,过渡政府卫生部的官方口径,已承认死亡525人(其中军警43人,其余为平民),仅三处示威者聚集地之一的拉比亚广场,死亡人数就高达202人。

至于被镇压的兄弟会方面,其口中所称“大屠杀”则更为血腥恐怖,迄今他们所发布的、众说纷纭的伤亡数据中,最大的一个是死2200人,伤万人以上。

更让人不安的,是“清场”并非血腥、暴力的全部:自7月3日军方和反兄弟会势力联手推翻兄弟会穆尔西政权至“清场”前夕,死于政治暴力的埃及人已逾250,而随着“清场”后暴力的延续和强制措施(埃及过渡当局宣布,在开罗、吉萨、亚历山大、贝尼苏埃夫、明亚、艾斯尤特、索哈杰、布海拉、北西奈、南西奈、苏伊士和伊斯梅里亚省实施自19时至次日早6时的宵禁,在全国范围实施为期至少一个月的紧急状态)的推出,在开罗和埃及各地的政治对抗、暴力和流血伤亡事件,仍会层出不穷。

一些朋友将埃及乱局的责任归咎于“民主的水土不服”,在他们看来,后穆巴拉克时代的乱局,尤其是自“7.3”事变到“8.14”清场的一路血腥,已充分证明了民主理念在埃及的水土不服:兄弟会通过民选上台,上台后却强化总统特权、排斥异己,强推伊斯兰化,表明民主的“因”未必能产生民主的“果”;反对派不能通过“数人头”实现政党轮替,最终不得不将亲手轰到幕后的军方再请出来,让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砍人头”诉诸实现,表明民主在埃及无法解决政治异见共存这一当代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生活形态;至于民选在政府被推翻,以及埃及各地方政府的“军管化”(“清场”前一天埃及通过行政任免,让军/警背景的省长占到全部27省中的25个,其中不乏有争议的人物),更表明民主之于埃及,是何等的苍白与隔膜。

然则这何尝是民主之错?

尽管埃及世俗派民主政党、如老资格的华夫脱党历史悠久,但世俗民主之风在埃及始终无法遍及埃及城乡各角落,社会各阶层,更难以成为跨教派、跨族裔的共识,军方长达大半个世纪的专制,和各派伊斯兰原教旨势力对民间社会的渗透,让武力、拳头和声音,成为确保政治诉求合法化的关键,而民主逻辑则受到各派的共同忽视。

“阿拉伯之春”浪潮掀起前后,埃及社会谈论民主的风气突然大兴,随之而来的“尼罗河革命”和穆巴拉克政权的垮台,更让民主大讨论成为埃及朝野的一时之风气,国际社会更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向刚进入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植入”自己所青睐的民主模型。

然而和表面上的热闹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论本土的、外来的“民主模式”,都只不过是徒具躯壳、而无内涵和血肉的“民主模型”,强势政治、宗教派系高谈民主,是因为其发达的网络、声势浩大的支持者团队,足以让他们在每一次“民主游戏”中获得完胜,“民主”成为他们实现自己诉求代价最小的途径;而新、老世俗“民主派”却先是在长达一年多的过渡期内反宪法公投、反普选,继而“恭请”军方推翻了不合口味的“民主政府”。说到底,埃及各派系所遵循的“民主”徒具其表,民主外衣下流淌的血脉,支撑的骨节,跳动的心脏,依然是教派的、传统的,是基于拳头和声音的,拳头硬“人头”软则挥拳头,拳头软“人头”多则数人头,“民主”上台的兄弟会内阁,执政一年间不断推出与民主理念背道而驰的政纲,而早早宣称相信民主理念、原则的世俗民主派,却或如过渡政府总理贝布拉维般转而乞灵于更能确保自己政治地位的武力,或似刚刚宣布辞职的“主管外事公关副总统”巴拉迪般,两年来在各对立政治势力般变魔术般改换门庭和色彩,只为在“选票政治”出线无望下,靠政治投机和“自炫鬻”,登上政坛的高位。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欧美寄托厚望的世俗民主派是最忌讳谈论民主、尤其谈论普选和公投的,他们热衷的是类似“训政”的政治过渡,且自命为最适合的过渡政府担纲者(尽管“7.3”后过渡政府的表现证明他们并不胜任),而欧美始终心存疑窦的原教旨派别兄弟会,以及比兄弟会更原教旨的萨拉菲光明党,却不论“7.3”或“8.14”后,都始终表现出对民主的“坚定信仰”。之所以出现“民主派不相信民主、非民主派大谈民主”的怪相,不过因为前者自知自己无法在民主游戏中获胜,而后者惟有民主游戏才能让自己获胜罢了。说到底,他们相信的仍是力量,而非真正的民主,因为哪怕他们通过“民主游戏”上台,也绝非想真的去拥抱民主,去宽容,去容忍异议,去接受政治轮替。

一言以蔽之,这种没有血肉、没有内涵、没有土壤,而徒具形式和躯壳的“民主”,不过一枚未充填药物的空胶囊,如何能医病,更如何能包治百病?可这难道是民主的错么?

自“7.3”后,美国和欧盟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回避兄弟会“支持民选政府和总统复职”这一看似很民主的诉求,另一方面始终高弹“尽快组织一人一票选举是解决埃及危机唯一出路”的高调。然而倘仍旧只把“民主空胶囊”当特效药塞给埃及这个“病人”,后果将会如何?民主派固然不敢“遵医嘱”,兄弟会又真的敢么?穆尔西去年不是“一人一票”上去了?他如今又在哪里?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