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有关方面透露,北京市近期将出台一系列教改措施,其中包括小学三年级前不开设英语课程、高考英语科目分值下调等。

综合各地报道不难看出,减少英语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授课比重,是各地近期教改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且为了减少推行阻力,在“下游”即中、高考环节上也做了相应调整。按照有关方面的说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均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倘果真从日常教学到中考、高考“一条龙”地给英语做“减法”,学生的课业负担当然会减轻。问题是如今几乎人人都知道,英语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学习尽早开始的意义所在,英语作为“吃饭的技能”,其重要性对于日后走上社会的学生们而言,实不亚于语文和数学,教育部门可以在课堂上、在考试环节上做“减法”,又如何可能在社会上、在职场中做同样的“减法”?

既然不能,那么学校“减”了的,家长便不得不额外“加”上,“加”的方法,无非是课外“开小灶”,或让孩子拼了小命,去挤进注定更加奇货可居的外语特色学校,而这些说白了要靠钱,有时甚至光靠钱还不够,还得靠关系、靠门路。如此一来,那些有钱有势家庭的孩子,在英语这个关键性职场、社会技能上,仅在起跑线上就快出普通家庭子弟好几大步,这所谓“促进教育公平”,又从何说起?

说起来“均衡教育水平”这一点,倒是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完全实现:通过给中小学英语教学做“减法”,让义务教育范围内的中小学在英语教学环节实现“水平均衡”,的确是可以做到的——只是这种均衡,是建立在拉低、甚至“归零”水平上的均衡。

基础阶段的义务教育不是锦上添花,也不是单纯的教育研究课题,而是关乎万千普通家庭学生未来前途的、实实在在的“打底子”功夫。基础教育应该做的,是给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全面、公平、扎实的基础知识,以便其在此基础上获得公平竞争、提高深造或安身立命的“本钱”。这个“本钱”提供得越全面、越扎实,普通家庭子弟依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重塑人生的机会就越多,整个社会的公平、效率和活力,也将得到更健康的保证;反之,这个社会恐怕真的只能“拼爹”了。

长期以来,中国在教育、尤其基础教育环节上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在某些时候,一些做“减法”的“教改措施”,虽然打着“减负”、“素质教育”等不同的旗号,顶着形形色色的光环,有五花八门的理论背书,但实质上却不过是为自己用于缓解投入不足缺口和矛盾所拿出的权宜之计粉饰、包装的技巧。平心而论,决策者们当真不知道英语(或其它一些不该减而减的基础教育内容)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当真不知道早期学习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

尽管国情不同,社会和政治体制各异,但当今各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推行各项教改措施的思路,都是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基础教育内容,从而确保接受义务教育的普通家庭子弟,不至于被有能力“开小灶”的“特殊孩子”甩得太远。减负也好,均衡教育水平也罢,都不能打着促进教育公平之名,行着损害教育公平之实,都不能拿万千普通家庭学生的前途,开天大的玩笑。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