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埃博拉疫情继续蔓延

 

尽管香港传出的“疑似病例”已被证实为阴性,被接返美国隔离治疗的美籍医护人员也传为“误诊”,人们的紧张心态有所放松。但源自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依然令世人深感不安。

和以往历次疫情相比,始自今年3月的本轮西非疫情显得更加来势汹汹,尽管WHO、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发出警告,许多国际组织也积极派人协助防治,尽管西非各国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严防死守,截止目前,疫情仍造成近700人死亡,逾1200人确诊感染。

自从1976年被国际医学界确认存在至今,埃博拉为人所知已有38年之久,在非洲制造了至少3次大流行和十多次次级疫情,夺去了至少数千人的生命。这种恶性瘟疫症状凶猛、致死率极高,迄今尚无任何确切有效的药品、疫苗或疗法可以应对,感染致死率经常高达90%以上,甚至许多一线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一旦感染,也难以幸免。

平心而论,号称“自人类文明以来死亡率最高恶性传染病”的埃博拉,之所以长期以来未能在非洲以外得到应有重视,对这种恶性传染病的防治,投入也远不能满足需求,很大原因,在于这种瘟疫虽来势凶猛,却始终局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非洲、西南部非洲和西非等地肆虐,对经济更发达、科技更昌明、人口更稠密的欧美亚等地区,则仿佛仍然相距遥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许多人难免的通病,更何况在不少人心目中,“黑非洲”是个蛮荒、落后的“化外之地”,他们所特有的瘟疫,对自己而言,也只能是无关痛痒。

然而此次疫情的发展、传播,似乎正悄悄改变着世人的看法:香港和美国的传闻虽是虚惊,西非埃博拉疫情塞拉利昂凯内马防治中心首席医生奥马尔.汗(Omar Khan)在抢救病患过程中殉职,却是不争的事实。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尼日利亚商业首都拉各斯已出现疑似感染和疑似死亡病例,这座城市拥有2100万人口和数十条国际航线,一旦疾病扩散,势必波及更广阔的范围。

如今是地球村时代,“天涯若比邻”,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和疫区的人员、货物往来十分频繁,此次疫情中心区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均和中国有密切的经贸关系,倘疫情持续恶化,尽管中国和西非相距万里,也未必总能独善其身。

埃博拉疫情长期以来囿于非洲一隅,一方面是因为病毒致死率太高,感染者往往未及大规模传播便已死去,另一方面,该病毒潜伏周期极短,也制约了传播范围。但病毒是变异极快的微生物,一旦在变异中出现致死率略低、潜伏周期更长的变种,瘟疫的威胁范围便会在旬日间扩大数倍,并威胁到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鉴于此,经济、科技和医学更发达的国家应努力帮助疫区控制疫情,并加大科研投入,争取抢在更危险的变异品种——“超级埃博拉病毒”出现前,在控制、治疗埃博拉的疫苗、特效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回国的美籍医护人员病情趋缓令人安慰,但这也意味着此前所谓“疫苗有效”的传闻成为无稽之谈。事实上,每次疫情传出,都会有类似的说法流传,然而事后总会发现,这些所谓“疗效”都是不可逆、不可复制的。一些国家医疗部门、机构匆匆发布的“进展”、“把握”,从目前情况看,也只能视作聊胜于无的“安慰剂”

西非当地疫情依然在加剧,国际社会正不断加强警戒级别,并投入更多资源,力图加以控制,从以往经验看,埃博拉疫情的特点,是来的急,去的也快,人们漠视时凶猛传播,人们严防死守,它却往往突然销声匿迹。比疫情和由此造成的伤亡更让人担心的,是一旦疫情再度缓和,人们是否又会忘记“穷山恶水”的非洲疫区,忘记今日面对疫情的惶恐,一如以往历次那样?

拥有较雄厚经济力、科技力和较丰富医疗资源、经验的国家、地区,不仅应在疫情流行期间,为疫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因在平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医学科研投入、研究,这不仅仅是助人、救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自助、自救。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