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10孕妇死亡事件:无真相何以有正义

 

8月10日,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名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死亡,这本是件非常不幸的事,但随后的一波三折,却令人百感交集,甚至瞠目结舌。

这件事故似乎一点也不缺乏关注:事件刚刚发生,已有媒体记者、摄像师随着病人家属冲进医院,并在第一时间发出“医护人员藏匿”等震撼性新闻,随后不久,“病人家属‘保小不保大’、‘宁要子宫不要产妇姓名’等反转性新闻报道又纷纷出台,持对立观点的微博大V、网络名人迫不及待地发表倾向性明显的观点,更让热点和关注度在几天内始终持续不退。

这件事故的应对似乎也不缺乏效率:媒体的“争分夺秒”且不去说,事件调查尚未真正展开,死者家属和院方竟已就赔偿款项作了几个回合的讨价还价,后者甚至郑重其事拿出“担责80%、赔偿53万元”的“私了”意见;更令人诧异的是,正当大多数读者、、网名逐渐从纷纭信息和不断“反转”中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过于“性急”的医患双方、媒体网络及各路名人所扮演角色之际,声称“患者父亲”的某ID又神速降临新浪微博,并以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闪电般挂上了象征“身份确认”的橙V——而另一些消息则表明,这位“患者父亲”的真实身份,至少是尚待澄清的。

这件事故似乎更不缺乏正义:从最初“医护人员藏匿”新闻出台后,公众对“无良医院”和“失职医护人员”的愤怒,到“死者婆家为保生育能力故意延误抢救”消息传出后,人们对医护人员的同情和对“无良婆家”的声讨,短短四五天,正义的怒火从医到患,从媒体到网络名人,翻来覆去,已烧了几个来回。

几天过去,转陀罗般被舆情带着兜了几个圈子的公众们骤然发现,唯一始终缺位的,似乎只有一件东西:真相。

死者送院时,情况究竟如何?是院方推诿刁难,还是死者家属未尽责任?死者不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死亡率极高的羊水栓塞,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抢救失误或时间耽搁,倘是前者,死者家属有何理由不依不饶,最初介入的媒体又何以对如此明显的致死原因视若无睹,倘是后者,责任到底应归咎于院方和医护人员的疏失、不作为、慢作为,还是患者家属的阻挠延误?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只有宣泄、陈说、争辩、讨价还价和各执一词,却始终未看见科学、公正、独立调查的展开——就更不用说调查结果了。更让人吊诡的事,真相虽然至今缺失,“正义的呼声”却始终高涨,在颠来倒去的反转、再反转中,公众的注意力在涣散、在转移,而原本就降到谷底的医患互信,也在这一番折腾后再度流失。

没有公正科学的调查,又如何会有令人信服的真相;没有真相,又何以有正义?在短短几天里,当事各方出于各自利益和不同考量,将“正义的回报”置于真相的还原之上,因此而丧失公信力的,又岂止医患两家?

公众只是被动的、远距离的围观者,他们所应该做的,只是在复杂纷纭、真伪难辨的信息面前多一些冷静、沉着,而不要在真相澄清前轻率结论。

媒体和媒体人理应表现出足够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在类似事件报道中扮演真相揭示的催化剂,而非散布未经核实传闻的播种机。

医患双方、尤其前者,应诚实公布真相,并承担相应责任,而非为息事宁人,推卸自己责任,以慷国家和纳税人之慨的所谓“私了”,去堵住患者家属的口,并掐断真相调查的渠道。

政府主管部门和司法机构更应尽到自己的义务,在证据湮灭之前介入调查,用科学、公正、不偏不倚的手段和态度,探究出真正的事件本由,将之公诸于众,并根据责任依法进行处理,而不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敷衍了事,企图“花钱免灾”,大事化小。

无真相何以有正义,倘类似8.10孕妇死亡事件这样的公众突发事件都无法做到还原真相,秉公处理,都要“打闷包”,糊里糊涂地靡费一笔公帑、税款“私了”,以公信力丧失、真相被埋没为代价,换取一时的息事宁人,长此以往,社会间将再无可信赖的依据,社会的和谐、安定,也终将成为代价高昂却不堪轻轻一触的水中月、镜中花。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