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3年07月31日 07:17

马丁-齐默尔曼案件:会有人想起马丁.路德.金或桑普森么  

 

马丁-齐默尔曼案件:会有人想起马丁.路德.金或桑普森么

 

7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出人意料地就美国当前最热的国内舆论要点——马丁-齐默尔曼案件进展发表言论。他表示,这一判决令非洲裔美国人“深感痛心”,而他本人则对此“感同身受”,因为在美国,黑人早已习惯于生活在他人对自己的异样和恐惧感之中,他甚至说出“倘在35年前,我本人也可能遭受和马丁同样命运”。

奥巴马的这句话,被美联社称为“惊人...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30日 09:34

缅甸:当“良心”不再是一种罪  

 

相信不论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如何,每一个听到7月15日,缅甸总统登盛那句“年底前缅甸不会再有‘良心犯’”的话时,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因为政治观点可以不同,政治倾向可以迥异,但不同的政治观点、迥异的政治倾向,不应通过国家机器和强制手段加以压制。因思想、观点不合当局“正统”而横罹法网之厄,对持任何政治观念者而言,都应是绝不能接受的,因为只要“良心”可以入罪,异议可以入刑,今天的座上客,未必就不会是明...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29日 09:53

伊拉克越狱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7月21日,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西、以北的塔吉和阿布格里卜监狱分别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长达10小时的战斗中,安全部队和袭击者分别死亡至少25和40人,受伤者达近70人,包括“基地”组织成员和部分外国极端分子在内的500多名囚犯趁乱越狱。

对此国际社会高度紧张。国际刑警组织发出安全预警信号,认为此次伊拉克越狱事件“可能危及全球安全”。

一次越狱行动就算规模再大,又何至于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

这次事件并非...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25日 10:11

马丁-齐默尔曼案件:奥巴马发声意欲何为   

719,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出人意料地就美国当前最热的国内舆论要点——马丁-齐默尔曼案件进展发表言论。他表示,这一判决令非洲裔美国人“深感痛心”,而他本人则对此“感同身受”,因为在美国,黑人早已习惯于生活在他人对自己的异样和恐惧感之中,他甚至说出“倘在35年前,我本人也可能遭受和马丁同样命运”。

奥巴马的这句话,被美联社称为“惊人之语”,因为三权分立、行政不干预司法,是美国立国以来的基...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23日 09:15

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公共场合制造爆炸的口实  

 

7201824分,残疾人冀中星在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B出口外引爆“土炸弹”,造成巨大爆炸声和其本人受伤,所幸无他人伤亡。

事发后人们发现,冀中星曾声称遭受不公平对待,甚至自己的致残也系当年被广东东莞“恶治安员”殴打所造成,他多次上访均无满意结果,媒体报道、披露后情况也无明显改善,遂采取了上述行为。一些人还援引部分目击者证词称,冀中星在现场被保安拦截盘查时曾试图散发传单但被阻止,引爆前曾喊“我有...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20日 10:24

他们的中国 我们的世界 ——评兰格格新书《他们的中国》  

还是在2001年,重操旧业的我作为一名客串的法语翻译,随着一个中国援外工程指挥部,来到遥远的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身兼翻译、秘书两职的我,很快就感到一种莫名的不适感:当地人说的话,写的字,我似乎都懂,又似乎都不懂,我仿佛来到了他们的世界,又仿佛与这个陌生的新世界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直到从某一天开始,我不顾同事们好心的劝阻(当地恐怖袭击很猖獗),每晚收工后,都去附近镇上当地人聚集的小咖啡馆,买份报,...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18日 07:16

过渡政府登台亮相 兄弟会何去何从  


 

正所谓一家欢乐一家愁,714,正当3天内“难产”两次的埃及政变后过渡政府终于呱呱坠地,在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前一次过渡时期当过过渡政府几个月副总理的技术官僚贝布拉维(Hazem al-Beblawy正式就任,屡屡在选举中受挫、和代理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宝座多次擦肩而过的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终于挂上副总统头衔之际,被政变推翻的前总统穆尔西(Mohammed Morsi)和另外14名穆...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16日 07:19

埃及:“七日三公”意味着什么  

埃及:“七日三公”意味着什么

7月3日发动政变、推翻执政刚刚一年的穆尔西(Mohammed Morsi)穆斯林兄弟会政府的埃及军方,以及国防部长西西(Abdel Fattah al-Sissi),当初恐怕未曾想到,政变后的日子,竟会过得如此之艰难。

早在政变前,军方向穆尔西发出“48小时最后通牒”后不久,就推出了所谓“过渡期路线图”,并定下9-12个月的过渡期时间表。但自政变成功、政府和宪法中止迄今,时间已差不多过去一周,本应作为“路线图”...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13日 07:20

当中美战略对话变得缺乏亮点  

 

当中美战略对话变得缺乏亮点

 

7月10-11日,中美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

如果说,本轮对话前,美国《外交政策》博客上一篇“史上最乏新闻的新闻”的对本轮对话预言,还曾令许多媒体人和观察家不以为然,那么此刻,对话业已结束,关注者们“复盘”再看,却不得不叹服这位作者的先见之明。

平心而论,和前四轮对话相比,这的确是一轮缺乏亮点的会谈。

从成果上看,对话期间最具突破性的,莫过于双方一致同意,继...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10日 07:46

奥巴马访问非洲:概念之外  

 

 6月26日至7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三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

奥巴马的访问从来不乏演讲、造势和概念,在非洲也不例外。在塞内加尔,他参观了被称为美国黑人“祖坟”的奴隶堡——戈雷岛,凭吊了黑奴的出发地“不归门”,并称赞塞内加尔是非洲“最稳定民主政体之一”;在南非,他特意去曼德拉苦狱18年的罗本岛“朝圣”;在坦桑尼亚,他亲临1998年美驻坦桑大使馆爆炸案旧址祭奠。素来热情的非洲人也...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9日 11:46

埃及:翻转的陶轮  

 

埃及:翻转的陶轮

 

遥远的古埃及中王朝时期,尼罗河三角洲曾经历了反复的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留存至今的当时文字《伊普味陈辞》对此描述“大地如陶轮般翻转起来”。

谁也未曾想到,自2011年至今,短短两年多时间,埃及政局重演了陶轮般翻转的一幕:2011年“2.11革命”,执政30年之久的穆巴拉克被推翻;2012年6月30日,经历17个月漫长、波折而痛苦的过渡期,带有宗教原教旨色彩的穆斯林兄弟会上台执政,穆尔西(Mohammed Mor...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8日 21:57

巴拉迪: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在埃及之外,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恐怕是知名度最高的埃及在野政治家了。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他的确在国际社会很有名;其次,在过去两年半埃及政治风云的巨变中,他不止一次被境外分析家认定是主持埃及未来政坛的“下一位”;第三,尽管“夺标呼声”如此之高,他却一次也没成功过,一直是“在野政治家”。这正应了中国汉代的一句俗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013年7...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7日 08:59

土耳其:不一样的月光  

 

土耳其:不一样的月光

 

就在5月下旬,知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杰弗里.萨克斯还在《评论汇编》上津津乐道于“土耳其奇迹”:在穆斯林世界政治革新步履维艰、原教旨主义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土耳其自一战结束后至今,一直维持着凯末尔式的世俗社会和民主政治,且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喜人,2010年和2011年的GDP增速分别高达9.2%和8.5%,高居欧洲第一,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的正义与发展党(AKP)政府在国内享有过半的选民...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5日 13:01

埃及政变中的大饼和金钱  

 

7月3日夜,埃及政局再次发生剧变,以国防部长西西(Abdel Fattah al-Sissi)为首的军方发动政变,剥夺总统穆尔西(Mohammed Morsi)的职权,启动政治过渡“路线图”,暂停宪法,以刚刚就职两天的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德利.曼苏尔(Adly Mansour)就任代总统,并将启动解散议会、组建临时政府、修改选举法、重新修宪、重新选举等一系列政治进程,“尼罗河”革命两年多后,一切似乎都要推倒重来。

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帝王将相戏...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5日 12:56

埃及政变之后:实现民选易 实现民主难  

 

7月3日的埃及政变,令一向将埃及“尼罗河革命”视作“阿拉伯之春”楷模、将“阿拉伯之春”视作阿拉伯世界追求民主化和“普世价值”发展方向的欧美各国、尤其美国感到左右为难。

去年6月30日,在漫长的17个月过渡期之后,历史性的埃及后穆巴拉克时代第一次总统直选,让穆斯林兄弟会的穆尔西成为总统,当时美国驻埃及大使安妮.帕特森(Anne Patterson)曾在演讲中动情欢呼“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唯一通过选举实现民主的国家”,1年...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4日 07:40

伊朗.伊斯兰和共和国  

伊朗.伊斯兰和共和国

伊朗大选尘埃落定,受到改革派支持的温和保守派领导人哈桑、鲁哈尼出人意料地在6月16日第一轮投票中得票率过半,从而无需6月21日的第二轮投票而直接当选伊朗总统。对此,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了祝贺,基本等于尊重和承认了选举结果。

一些欧美国家政府、学者一直坚持认为,伊朗实行的是神权政治、专制体制,但这样一个神权政治、专制体制下,却存在着多党制和总统普选,且鲜为人知的是,伊朗这个...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3日 10:52

斯诺登的“俄罗斯纠结”  

 

在6月23日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棱镜门”主角斯诺登会从香港毫无征兆地飞赴莫斯科;在7月2日之前,也不会有多少人想到,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中转区蜗居近10天的斯诺登,会对俄罗斯这个“米饭主”甩脸色。

6月29、30两日,沉默已久的斯诺登再次爆料,将美国国家安全局长期监控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盟友在内38个国家驻美国、联合国使馆、使团,甚至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实施监听监控行为等“猛料”在英国《卫...

阅读全文>>
2013年06月30日 09:44

斯诺登:为什么是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庇护维基泄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已逾一年,至今仍任由他住在自己驻伦敦的大使馆中,尽管英美两国不断施压,厄瓜多尔却坚持继续给予庇护。这还不算,“棱镜门”主角、美国直接提起诉讼、在全球范围内要求引渡的眼中钉、肉中刺斯诺登,6月23日离开香港、抵达莫斯科后虽然屡屡演出“乾坤大挪移”,但很可能选择厄瓜多尔,作为自己避难的下一个目的地。目前已证实,斯诺登正式向厄瓜多尔提出了政治庇护申请,阿桑奇更言之凿凿,称...

阅读全文>>
2013年06月28日 11:31

曼德拉的生命  

6月8日,南非前总统、毕生致力于种族平等和泛非主义理想实现的纳尔逊.曼德拉因肺部感染,被送进了南非比勒陀利亚医院,这是他自去年12月以来,因同样的病患第四次入院治疗。

据当地媒体报道,连日来数十名各国记者冒着南半球凛冽的寒风,围在比勒陀利亚医院外彻夜守候,期待着“马迪巴”(Madiba,曼德拉的昵称)病情的明朗化。但正如塞内加尔《达喀尔太阳报》所评论的,南非政府和人民显然尚未从心理上做好告别曼德拉的准备,自...

阅读全文>>
2013年06月24日 21:50

斯诺登的“乾坤大挪移”  

 

6月23日,正当人们得知美国司法机构已开始起诉并要求引渡爱德华.斯诺登,将关注重点放在香港、甚至中国中央政府态度之际,这位“棱镜门”主角却毫无征兆地登上俄罗斯航空公司SU123航班,从香港飞往莫斯科。

尽管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和英国路透社信誓旦旦,引用内线消息表示,斯诺登已预订了6月24日自莫斯科飞往古巴首都哈瓦那的SU150航班机票,将取道古巴,飞往“最终庇护地”——委内瑞拉,但许多观察家对这一说法将信将疑。...

阅读全文>>